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魏源旅游考论

发布时间:2021-04-27 13:26
  本文从魏源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分析其出游的现实原因,详述其一生游历经过。魏源出生于有着尊师重儒家风的地主家庭,自小饱读儒家经典,而湖湘文化中求实尚践风气的耳濡目染,乃至江浙文化的躬身亲践,奠定了魏源的思想根基,使他毕生以经世致用为己任,以匡时救弊为目的。同时,晚清“经世致用”之风日盛,一批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相率冲破繁琐考据的桎梏,迈开双脚,走出书斋,到社会中去考察实践,以探求富国强民之法,魏源则是他们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他选择游历这条道路,从早期的游学京师到中期的游幕江南,最后到晚期的游宦扬州,魏源正是在旅游中关注现实,著述不休,实现了他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时代的有为,本文将魏源定为“亲至”、“致用”游风的创导者。出游并非一步到位,魏源的每一次出游又都有着现实的原因在背后推动着,首先是魏源嗜奇好游的个性驱使他不遗余力地登山临水,寻幽探胜;而后求学访友之需要,也使得他数次出外远游,以考察社会、了解民情为目的;中晚年的长期游历江南,则是因为魏源怀抱经世致用之心,为实现治水、漕粮、盐政、兵事等经世目的而展开了长期的游历活动;最后是为了著述立说之需要,使他南北奔走,不能定居一地。考察魏...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魏源旅游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第一节 魏源旅游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魏源的个人经历
第二章 魏源出游的现实原因
    第一节 嗜奇好游的个性展现
    第二节 求学应试、寻师访友
    第三节 经邦济世的游幕生涯
    第四节 学术考察、著述立说
第三章 魏源生平的游历经过
    第一节 青少年时期(1794 年—1814 年)
    第二节 京师求学时期(1814 年—1825 年)
    第三节 江南就幕时期(1825 年—1843 年)
    第四节 扬州移官时期(1843 年—1853 年)
    第五节 杭州事佛时期(1853 年—1857 年)
第四章 魏源旅游思想研究
    第一节 旅游类型
    第二节 旅游观念
    第三节 “比德游”与“逍遥游”的珠联璧合
第五章 魏源旅游对自身的影响
    第一节 魏源与山水诗
    第二节 魏源与舆地学
    第三节 魏源与《海国图志》
第六章 魏源旅游对后世的意义
    第一节 开晚清学术之新风
    第二节 启海外纪游之先声
    第三节 蕴当代旅游之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原因初探[J]. 袁仁洪,姚兰图.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05)
[2]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成因[J]. 蒋先寒.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04)
[3]略论魏源的游学思想[J]. 刘平,陈丹.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4]魏源诗歌中的山谷形象解析[J]. 林彬晖.  船山学刊. 2005(04)
[5]简论魏源论著中的爱国主义思想[J]. 王玮.  北京社会科学. 2004(03)
[6]晚清山水诗四题[J]. 赵维平.  中州学刊. 2004(03)
[7]魏源游山诗论略[J]. 王英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01)
[8]江苏地方志理事单位(排名不分先后)[J].   江苏地方志. 2004(01)
[9]魏源山水组诗探微[J]. 林彬晖.  求索. 2004(01)
[10]经世致用 变法图强——论19世纪中叶启蒙思想家魏源[J]. 郭瑞林.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硕士论文
[1]魏源美学思想初探[D]. 陈旭东.北京语言大学 2005
[2]起视万花开,一花一天地[D]. 郑红群.安徽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63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63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b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