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6 20:24
  “兴”与“象(意象)”都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重要范畴,“兴象”范畴的出现是二者的交叉与融合。“兴”范畴在历时之维上贯穿了中国诗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共时之维上涉及到诗歌创作的诸多环节,在这些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含义和名称如“比兴”、“感兴”、“兴喻”、“兴寄”、“意兴”、“兴托”、“兴象”、“兴会”等。我们经过梳理,可以将“兴”的内涵的演变归纳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始时代之“兴”,二是儒家经学之“兴”,三是诗学之“兴”。第一阶段,“兴”的本义是‘起’,对兴的各种理解与运用其实都是这种本义的引申。在这一时期,“兴”作为象征性的舞蹈逐渐从宗教意味极浓的生命活动向艺术活动转化,复杂的宗教观念内容演化为了一般的规范化的诗歌艺术技巧。第二阶段,由于汉代经学的影响,“兴”产生了“兴喻”的意义。第三阶段,魏晋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使“兴”产生了“兴感”的意义。“象(意象)”在先秦时期原是一哲学范畴,在魏晋时期被引入美学和诗学之中,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形成了审美意象理论。在这一时期,“兴”与“象(意象)”这两个范畴,其理论内容有了交叉融合之处,它们都研究了诗人创作动机的激发、审美感受的表达和审美意象的生成等诸...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兴”、“象”考辨
    一 “兴”义考辨
        (一) “兴”之原始义
        (二) 经学之“兴”
        (三) 诗学之“兴”
    二 “象”义考辨
        (一) “象”之原始义
        (二) 哲学之“象”
        (三) 文学之“象”
第二章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的提出与发展
    一 殷璠《河岳英灵集》提出的诗学“兴象”论
        (一) “兴象”、“风骨”、“声律”兼备的诗学追求
        (二) “神来”、“气来”、“情来”的审美感兴方式
        (三) “奇”、“逸”、“远”的审美境界
        (四) 殷璠诗学“兴象”论的内在逻辑
    二 明清时期诗学“兴象”论的铺展
        (一) “兴象”作为唐诗风貌的总结
        (二) “兴象”作为意象的一种
        (三) “兴象”作为一种审美境界
第三章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的理论内涵
    一 “兴象”的结构特征
    二 “兴象”的审美特征
结语: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的影响与意义
    一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的影响
    二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的意义
注释
参考文献
本人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有
后记



本文编号:3190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90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