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游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1:30
通过对桐城派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对桐城派及姚鼐的研究已呈多元化趋势,但对姚鼐游历情况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其游历诗文的评析或单篇作品的解读方面。姚鼐一生乐山好水,始终心怀“获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的愿望,以登临怀古、徜徉山水为题材的诗作所占比例非常大,姚鼐的游记作品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姚鼐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在其游历诗文中多有反映。揭示与还原传统研究视角以外更富含真情、更近乎真实的姚鼐,为多元视角下的姚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姚鼐一生的游历行为为基点,以其游历诗文为支撑,以姚鼐师友、弟子的诗文、尺牍为佐证,以其《年谱》为依据,结合姚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平,考察了姚鼐一生的游踪,同时根据其相关时期的作品,探究了姚鼐不同时期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分析了姚鼐的旅游思想,考证了其游历期间的物质条件、游伴及交游情况,最后通过对姚鼐游记相关问题的辨析,从义理、考证、文章三方面阐述了所谓地学游记划分的偏颇之处,并从40年书院教学生涯及时代背景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对姚鼐游记双方面的影响。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第一 章 姚鼐游历概述
第一阶段:嗟我游中原,往来如飞鸿——六应会试奔波游(雍正九年(1 73 1 )——乾隆二十八年(1 76 3))
第二阶段:拂衣便可去,潜霍吾前期——八年宦海公务游(乾隆二十八年(1 76 3)——乾隆三十九年(1 7 7 4))
第三阶段:披我故时裘,浩歌出皇京——一朝挂印抒怀游(乾隆三十九年(1 77 4)——乾隆四十年(1 7 7 5))
第四阶段:散人随意江南北——四主书院闲适游(乾隆四十一年(17 76 )——嘉庆二十年(1 8 1 5))
第二章 姚鼐游历思想研究
第一节 蕴“山川奇杰之气”
第二节 “览天地之至文,以养神明之用”
第三节 “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
第三章 姚鼐游历专论
第一节 姚鼐出游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姚鼐的交游及游伴
一、师长之谊:刘大櫆、袁枚
二、知己之交:朱孝纯、王文治
三、同乡之情:左世琅(字一青)、左世经(字众郛)、张若兆(字应宿)、张曾敞、侍朝
第四章 姚鼐游记相关问题辨析
第一节 地学游记之辨析
第二节 “缺少寄寓”与“考证过多”之辩
参考文献
姚鼐游历诗文编年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姚鼐鲜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进步性[J]. 周中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雅而能正 以文论诗——从姚鼐的古文理论中谈其诗学特色[J]. 王少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2)
[3]姚鼐辞四库馆探因[J]. 潘务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4]重新认识姚鼐——《桐城麻溪姚氏宗谱》资料的发掘和利用[J]. 卞孝萱,武黎嵩. 中国文化. 2007(02)
[5]《惜抱轩书录》与姚鼐的学术倾向[J]. 熊伟华,张其凡. 史学月刊. 2007(05)
[6]从辞章到考据——论姚鼐学术生涯第一次重大转折与戴震的关系[J]. 王达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7]论姚鼐的山水游记[J]. 马小玲.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6(04)
[8]论姚鼐与四库馆内汉宋之争[J]. 王达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登泰山记》研究与诠释界限[J]. 王达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姚鼐立派与“桐城家法”[J]. 严迪昌. 文学遗产. 2006(01)
硕士论文
[1]论桐城派游记创作[D]. 童丽慧.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7678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第一 章 姚鼐游历概述
第一阶段:嗟我游中原,往来如飞鸿——六应会试奔波游(雍正九年(1 73 1 )——乾隆二十八年(1 76 3))
第二阶段:拂衣便可去,潜霍吾前期——八年宦海公务游(乾隆二十八年(1 76 3)——乾隆三十九年(1 7 7 4))
第三阶段:披我故时裘,浩歌出皇京——一朝挂印抒怀游(乾隆三十九年(1 77 4)——乾隆四十年(1 7 7 5))
第四阶段:散人随意江南北——四主书院闲适游(乾隆四十一年(17 76 )——嘉庆二十年(1 8 1 5))
第二章 姚鼐游历思想研究
第一节 蕴“山川奇杰之气”
第二节 “览天地之至文,以养神明之用”
第三节 “揽宇宙之大,快平生之志”
第三章 姚鼐游历专论
第一节 姚鼐出游的经济基础
第二节 姚鼐的交游及游伴
一、师长之谊:刘大櫆、袁枚
二、知己之交:朱孝纯、王文治
三、同乡之情:左世琅(字一青)、左世经(字众郛)、张若兆(字应宿)、张曾敞、侍朝
第四章 姚鼐游记相关问题辨析
第一节 地学游记之辨析
第二节 “缺少寄寓”与“考证过多”之辩
参考文献
姚鼐游历诗文编年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姚鼐鲜为人知的一面——民主性和进步性[J]. 周中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2]雅而能正 以文论诗——从姚鼐的古文理论中谈其诗学特色[J]. 王少仁.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2)
[3]姚鼐辞四库馆探因[J]. 潘务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4]重新认识姚鼐——《桐城麻溪姚氏宗谱》资料的发掘和利用[J]. 卞孝萱,武黎嵩. 中国文化. 2007(02)
[5]《惜抱轩书录》与姚鼐的学术倾向[J]. 熊伟华,张其凡. 史学月刊. 2007(05)
[6]从辞章到考据——论姚鼐学术生涯第一次重大转折与戴震的关系[J]. 王达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7]论姚鼐的山水游记[J]. 马小玲.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6(04)
[8]论姚鼐与四库馆内汉宋之争[J]. 王达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登泰山记》研究与诠释界限[J]. 王达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姚鼐立派与“桐城家法”[J]. 严迪昌. 文学遗产. 2006(01)
硕士论文
[1]论桐城派游记创作[D]. 童丽慧.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97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19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