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22:26
互联网技术在过去20年中的迅速普及为文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文学从“纸上”跃到“网上”,从而使其表现出一些与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新特质。尽管理论界对网络文学仍然存在着质疑,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开始投入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工作中来。网络与文学的遭遇促使文学发生了裂变。毫无疑问,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就是二者所依托的媒介完全不同。借助网络,文学从写作方式、写作心态、写作文本到阅读方式、批评方式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一贯重视的表现内容,颠覆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主从关系,解构了传统文学的形式结构,忽略了文学“载道”的社会功能,丧失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毫无节制的宣扬了性与身体写作。因此,传统文学理论在不能完全解释网络文学中所出现的新特质的情况下也面临着变革和重构的任务。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文学出现后对文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每个理论研究者所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借鉴于此,本文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对网络文学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对网络文学的内在叛逆性...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网络文学的定义
一、科学技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几种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定义
三、网络文学定义的具体界定
第二章 文学话语权的回归
一、文学创作者与接受者范围的扩大
二、作者地位的消损与读者地位的上升
第三章 网络文学的叛逆品格分析
一、个体内心体验盛行,文学的社会功能减弱
二、平面美代替了蕴藉美
三、对经典作品的“黑色幽默”式改写
四、多媒体与超文本叙事取代了线性叙事
五、消费溶解了赏析
第四章 网络身体写作研究
一、中西文化中身体观念的变迁
二、网络身体写作
三、网络身体写作反思
第五章 网络文学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感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性文化的特点[J]. 陈筱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7)
[2]关于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学趣味[J]. 杨虹.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2)
[3]超文本文学的阅读[J]. 张畅.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4]“身体写作”与女性意识的嬗变升华——中国当代女性写作演变轨迹及其蕴含[J]. 黄睿.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5]当代审美文化中的网络游戏[J]. 施进华.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2)
[6]数字化与人文精神[J]. 鲍宗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7]媒体创新与文学命途[J]. 祝春亭.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2)
[8]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J]. 杨新敏. 苏州大学学报. 2003(01)
[9]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J]. 江正云.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04)
[10]超文本和跨媒体的文学[J]. 严锋. 中国比较文学. 2002(04)
本文编号:3213034
【文章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网络文学的定义
一、科学技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几种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定义
三、网络文学定义的具体界定
第二章 文学话语权的回归
一、文学创作者与接受者范围的扩大
二、作者地位的消损与读者地位的上升
第三章 网络文学的叛逆品格分析
一、个体内心体验盛行,文学的社会功能减弱
二、平面美代替了蕴藉美
三、对经典作品的“黑色幽默”式改写
四、多媒体与超文本叙事取代了线性叙事
五、消费溶解了赏析
第四章 网络身体写作研究
一、中西文化中身体观念的变迁
二、网络身体写作
三、网络身体写作反思
第五章 网络文学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感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性文化的特点[J]. 陈筱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7)
[2]关于现代商业社会的文学趣味[J]. 杨虹. 湖南社会科学. 2004(02)
[3]超文本文学的阅读[J]. 张畅.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4]“身体写作”与女性意识的嬗变升华——中国当代女性写作演变轨迹及其蕴含[J]. 黄睿.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5]当代审美文化中的网络游戏[J]. 施进华.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2)
[6]数字化与人文精神[J]. 鲍宗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7]媒体创新与文学命途[J]. 祝春亭.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2)
[8]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J]. 杨新敏. 苏州大学学报. 2003(01)
[9]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J]. 江正云.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04)
[10]超文本和跨媒体的文学[J]. 严锋. 中国比较文学. 2002(04)
本文编号:3213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1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