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骚体文学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1-06-14 05:22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汉魏六朝、唐朝,发展到北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北宋骚体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愤世嫉俗精神,另一方面关注自我、逃避社会矛盾寻求精神解脱的主题始终与前者同时存在。形式上,北宋骚体作品一般篇幅不长,散文化和说理化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北宋初期的骚体表现出情感上的恬静平和,少有高扬的情绪和奋发的精神;说理骚体赋在宋初儒学复兴的时代潮流中应运而生。北宋中期的骚体作品很好地继承了屈原骚体发愤抒情的传统,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深挚的济世情怀。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成为了骚体文学的表现对象。文人们运用骚体探讨兴亡治乱、提出政治见解。然而随着新旧党争的持续进行,许多文人的济世热情在仕途的挫折中逐渐消褪,再加上“文字狱”的兴起,使得文人的骚体创作从社会现实问题向人生问题转变。固穷守志的节操,志不得伸的苦闷,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出世与归隐的矛盾等等,几乎成了当时作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骚体与理学思想的结合,使得骚体这一文体在“言志”之外具有了“载道”的功能。·北宋后期的骚体文学更进一步探讨如何对待生死与忧患;如何冥和自然,在精神上获得超越...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北宋初期骚体文学:沉潜内转的萧条创作
1.1 思君恋阙 歌功颂德
1.2 回避社会矛盾 关注自身遭遇
1.3 复兴儒学 重建道统
第2章 北宋中期骚体文学:济世出世的双重情感和抒情议论的两极发展
2.1 社会忧患意识与济世热情的呈现
2.1.1 针对具体社会现实问题发表见解
2.1.2 抒发济世情怀
2.2 济世热情渐退后的人生反思
2.2.1 忠愤之情与思归之志
2.2.2 固守节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3 政治性、说理性的增强
2.3.1 抒发政治情怀
2.3.2 宣扬理学教义
第3章 北宋后期骚体文学:寻求精神的超越和解脱
3.1 旷达与闲适:苏轼的骚体赋创作
3.2 托物寄情的咏物赋
3.3 借古讽今的怀古赋
3.4 追求自我解脱的登临、游览、纪行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屈骚传统的复兴与王令的辞赋创作[J]. 刘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2]雍容闲雅的治平心态的流露——论宋庠、宋祁的辞赋创作[J]. 刘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3]徘徊在入仕与归隐之间——论郭祥正的骚体创作[J]. 刘培.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论北宋中期辞赋的淑世精神[J]. 刘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5]北宋中期的理学思潮与辞赋创作[J]. 刘培. 文艺研究. 2004(06)
[6]论宋初辞赋的特征[J]. 刘培. 江海学刊. 2004(02)
[7]论北宋中期辞赋的特征[J]. 刘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8]生气远出 意思萧散——论文同的骚体创作[J]. 刘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北宋中期骚体赋风的演变[J]. 刘培,杨同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情理兼备的学人之赋——论刘敞、刘分攵的辞赋创作[J]. 刘培,孙嘉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229154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北宋初期骚体文学:沉潜内转的萧条创作
1.1 思君恋阙 歌功颂德
1.2 回避社会矛盾 关注自身遭遇
1.3 复兴儒学 重建道统
第2章 北宋中期骚体文学:济世出世的双重情感和抒情议论的两极发展
2.1 社会忧患意识与济世热情的呈现
2.1.1 针对具体社会现实问题发表见解
2.1.2 抒发济世情怀
2.2 济世热情渐退后的人生反思
2.2.1 忠愤之情与思归之志
2.2.2 固守节操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3 政治性、说理性的增强
2.3.1 抒发政治情怀
2.3.2 宣扬理学教义
第3章 北宋后期骚体文学:寻求精神的超越和解脱
3.1 旷达与闲适:苏轼的骚体赋创作
3.2 托物寄情的咏物赋
3.3 借古讽今的怀古赋
3.4 追求自我解脱的登临、游览、纪行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屈骚传统的复兴与王令的辞赋创作[J]. 刘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2]雍容闲雅的治平心态的流露——论宋庠、宋祁的辞赋创作[J]. 刘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3]徘徊在入仕与归隐之间——论郭祥正的骚体创作[J]. 刘培.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论北宋中期辞赋的淑世精神[J]. 刘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5]北宋中期的理学思潮与辞赋创作[J]. 刘培. 文艺研究. 2004(06)
[6]论宋初辞赋的特征[J]. 刘培. 江海学刊. 2004(02)
[7]论北宋中期辞赋的特征[J]. 刘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5)
[8]生气远出 意思萧散——论文同的骚体创作[J]. 刘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北宋中期骚体赋风的演变[J]. 刘培,杨同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情理兼备的学人之赋——论刘敞、刘分攵的辞赋创作[J]. 刘培,孙嘉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229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2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