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晚清外国小说接受中的“误读”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1 07:53
  误读理论同美国文艺理论家布鲁姆提出以后,如今已经由文本误读到文化误读发展成为一个内涵宏富的理论体系。本文首先从误读的内涵、理论阐释及误读的美学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一种误读理论体系。人们囿于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接受“前见”的限制,在接受异文化时,必然是以误读的方式。异文化间的误读,一般会产生负面效应,但很多时候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从而促进本族文化的发展。本文便是运用这一误读理论来分析一种异文化间的文学误读现象——晚清外国小说接受中的误读现象,探求产生这种误读现象的文化根源,考察这种误读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美学效果。 晚清外国小说接受中的误读现象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小说功用的误读。以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中对日本政治小说的误读为代表,一大批新小说评论家,在急切的救国心的驱使下,以传统小说功用和“文以载道”的文学眼光,突然发现小说通俗易传,有很强的感染力,足“载道”——宣传新知救国的绝好工具,从而极力鼓吹小说救国。在他们眼中,小说的功用主要有两点:一、小说是救国之利器,是表达他们的政治见解,导社会之力量的最好工具;二、小说是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媒介,可以... 

【文章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晚清小说的转折时期与“误读”
    第二节 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章 “误读”理论
    第一节 “误读”的内涵和类型
    第二节 误读理论的阐释
    第三节 误读的美学效应
第二章 “小说救国”——小说功用的误读
    第一节 中国小说的传统功用理论
    第二节 晚清政治小说的误读
    第三节 误读的功利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根源
第三章 “叙事的误读”——小说的艺术形式的误读
    第一节 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形式的特点
    第二节 小说叙事模式的误读
    第三节 叙事误读的文化根源
第四章 误读现象的美学效果
    第一节 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意义——小说功用误读的美学效果
    第二节 叙事误读的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误读中的证同审美效应[J]. 杨健平.  北方论丛. 2002(05)
[2]误读的阐释[J]. 肖 锋.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本文编号:3240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40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2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