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19:20
包公故事的丰富,在通俗文学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包拯的故事北宋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宋元明清以包公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难以统计。这说明,包公文学是一种显著的历史存在。包公文学是指涉及包公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包公文学体裁有戏曲、小说、传说故事、宝卷等。本篇包公文学的研究以戏曲、小说为主,对包公文学的考察时限止于清末。本研究的内容以清官文化的产生为背景,研究包公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包公形象的演变,着重探讨清官文化为什么会在宋朝兴起,宋元以来的清官文学为什么会以包公为代表,并且以文本的演变来探讨包公文学的发展变化。同时,从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包公文学意蕴作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包公文学可以体会中国古代的司法文化与精神。中国古代注意法与情、法与理的关系,重礼教,法顺人情、息讼止争是古代的司法精神。包公文学虽然积淀着封建政治文化成分,是皇权制度的产物。但是执法如山的包公,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包公文学关注的是平民的日常生活并揭露了统治阶级残民以逞的罪行。这是一种真正的民间立场,不同于文人对民众居高临下的同情。包公文学中的清官意义是一种为官之道与从政之德,具体表现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体恤民情等方面,这...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3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包公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论隋唐的贬贪文化
第二节 宋朝清官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包拯与包公文学的产生
第二章 宋朝包公文学研究
第一节 宋朝包公文学的产生
第二节 从文言小说到话本
第三章 元朝包公文学
第一节 元代包公文学的兴盛发展
第二节 关汉卿与元杂剧中的包公戏
第三节 元杂剧中的包公戏的成就
一、合同文字:从宋话本到元杂剧
二、元包公戏的冠冕:《陈州粜米》
三、元杂剧包公戏的比较观照——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案情剧”比较研究
第四章 明朝包公文学研究
第一节 明朝的包公文学概述
第二节 展现罪人恣意妄为欲望:明代包公小说的叙述意图
第三节 拙劣的改编成功的采录
第五章 清朝包公文学研究
第一节 清朝包公文学概述
第二节 侠义精神在《三侠五义》中的修正
第三节 花部中的包公戏
第六章 包公文本演变鸟瞰
第一节 包公形象的演变
第二节 情节设置的丰富与发展
第三节 伦理主旨的表述
第七章 包公文学的意蕴
第一节 包公文学的批判精神
第二节 包公形象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包公文学中的大团圆
附录:《龙图公案》与《百家公案》的渊源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J]. 李建明,谢锡龄. 社会科学家. 2010(03)
[2]关汉卿与元杂剧中的包公戏[J]. 李建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关汉卿的包公戏[J]. 李建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01)
[4]企盼清官与张扬人的自由——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案情剧”比较研究[J]. 李建明,曹必文. 艺术百家. 2009(S1)
[5]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 李相森.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9(01)
[6]“清官”论析[J]. 刘邦凡.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9(08)
[7]浅论明传奇中的包公形象[J]. 陈涛. 齐鲁学刊. 2009(03)
[8]论宋朝清官文化的兴起[J]. 李建明. 社会科学家. 2009(04)
[9]合同文字:从宋话本到元杂剧[J]. 李建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海内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小说考——兼论明代以降“五鼠闹东京”故事的历史流变[J]. 潘建国. 文学遗产. 2008(05)
博士论文
[1]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D]. 吕小蓬.首都师范大学 2002
[2]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 夏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268825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3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包公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论隋唐的贬贪文化
第二节 宋朝清官文化的兴起
第三节 包拯与包公文学的产生
第二章 宋朝包公文学研究
第一节 宋朝包公文学的产生
第二节 从文言小说到话本
第三章 元朝包公文学
第一节 元代包公文学的兴盛发展
第二节 关汉卿与元杂剧中的包公戏
第三节 元杂剧中的包公戏的成就
一、合同文字:从宋话本到元杂剧
二、元包公戏的冠冕:《陈州粜米》
三、元杂剧包公戏的比较观照——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案情剧”比较研究
第四章 明朝包公文学研究
第一节 明朝的包公文学概述
第二节 展现罪人恣意妄为欲望:明代包公小说的叙述意图
第三节 拙劣的改编成功的采录
第五章 清朝包公文学研究
第一节 清朝包公文学概述
第二节 侠义精神在《三侠五义》中的修正
第三节 花部中的包公戏
第六章 包公文本演变鸟瞰
第一节 包公形象的演变
第二节 情节设置的丰富与发展
第三节 伦理主旨的表述
第七章 包公文学的意蕴
第一节 包公文学的批判精神
第二节 包公形象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 包公文学中的大团圆
附录:《龙图公案》与《百家公案》的渊源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J]. 李建明,谢锡龄. 社会科学家. 2010(03)
[2]关汉卿与元杂剧中的包公戏[J]. 李建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1)
[3]关汉卿的包公戏[J]. 李建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01)
[4]企盼清官与张扬人的自由——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案情剧”比较研究[J]. 李建明,曹必文. 艺术百家. 2009(S1)
[5]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 李相森.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9(01)
[6]“清官”论析[J]. 刘邦凡.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9(08)
[7]浅论明传奇中的包公形象[J]. 陈涛. 齐鲁学刊. 2009(03)
[8]论宋朝清官文化的兴起[J]. 李建明. 社会科学家. 2009(04)
[9]合同文字:从宋话本到元杂剧[J]. 李建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海内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小说考——兼论明代以降“五鼠闹东京”故事的历史流变[J]. 潘建国. 文学遗产. 2008(05)
博士论文
[1]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D]. 吕小蓬.首都师范大学 2002
[2]明代公案小说研究[D]. 夏启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3268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68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