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07:53
  本论文由导言、正文四章和结语组成,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导言主要是在界定研究对象、阐述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了本论题产生的缘起、论题的意义。同时,论证了本论题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选取上的某种合理性。 第一章“茅盾文学奖的历史起源语境”,论证了茅盾文学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可能性。目前,对茅盾文学奖的基本定位主要是限于茅盾先生与茅盾文学奖之间的相互指涉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对茅盾文学奖的一种误读。当然,这并非是要否定茅盾先生与茅盾文学奖之间的某种关联。而只是指出此类阐释的一个主要盲点在于忽视了对茅盾文学奖产生的历史语境的具体考量。本章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茅盾文学奖是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化下出现的一项重要的专门针对长篇小说的全国性文学大奖(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因而,与1978年文学评奖的目的和意义相匹配的运作机制上的基本特点,以及与此相吻合的文学观和价值观依然从根本上制约和规范着当今茅盾文学奖的走向。第一节“1978年的文学评奖:文学制度现代化的有效探索”从文学制度的角度分析了1978年文学评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可能性。论文揭示出,建国三...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茅盾文学奖的历史起源语境
    第一节 1978年的文学评奖:文学制度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探索
    第二节 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
    第三节 1978年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与文学存在的基本样态
    第四节 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化下的茅盾文学奖
第二章 历届茅盾文学奖的历史性分析
    第一节 “文学场”与“权力场”的合谋:第一和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第二节 “文学场”的逻辑:第三、第四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第三节 “文学场”的变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第三章 茅盾文学奖与历届获奖作品的构成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与现实题材的获奖作品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与历史题材的获奖作品
第四章 茅盾文学奖与作为文学制度的文学评奖
    第一节 作为文学制度的文学评奖
    第二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
    第三节 关于完善茅盾文学奖评奖的合理性问题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学奖:秀逗到何时?[J]. 高昌.  文学自由谈. 2005(03)
[2]《人民文学》的创刊和复刊[J]. 吴俊.  南方文坛. 2004(06)
[3]茅盾文学奖:风向何方吹?——兼论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困境[J]. 邵燕君.  粤海风. 2004(02)
[4]当代中国文学的“再政治化”问题[J]. 何言宏.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01)
[5]文学制度与文学的现代性[J].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6]创作自由:文学制度的指归[J]. 刘川鄂.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7]文学存在的权力与制度[J]. 旷新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8]现代文学·教育体制·知识生产[J]. 罗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9]现代性“文学制度”的反思[J]. 张颐武.  文学自由谈. 2003(04)
[10]文学制度: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方式[J]. 王本朝.  文艺研究. 2003(04)



本文编号:3269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69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a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