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赵树理:介于启蒙者与代言人之间的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1-07-07 20:47
  赵树理对于现当代文学的意义,早已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赵树理方向”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它的发展本身与政治意识形态的烘托、与解放区革命文艺运行机制对其作品所产生的浓厚的阐释兴趣、以及农民的时代张扬性等因素有关。把赵树理置于知识分子文化、角色、人格领域里释读,这是过去赵树理研究中所忽略的一个视角,研究者们通常把他看作“农民作家”,或认为他是时代政治的产物。然而,我们只要仔细地审视赵树理的社会理想建构、批判性的角色自塑以及人格表现,就可看出他并非“农民作家”、时代政治产物这样简单的定义就可以概括了的。 本文着力探讨的,是作为介于启蒙者与代言人之间的知识分子的赵树理。受传统文化影响并对农民产生浓厚情感的赵树理,受到“五四”理性精神的熏陶,30年代就形成文学大众化的主张,开始探索新文学如何通往乡村社会启蒙民众的通道。赵树理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立足于农民文化,考虑到接受对象、表现内容和承传方式的特点而踏上启蒙农民的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的反映与农民的时代张扬性,使得政治革命团体对其作品产生浓厚的阐释兴趣。为农民根本利益着想的赵树理不适应聚光灯下的吹捧,为了自由书写农民,演绎了“逃离”“...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游弋于代言与启蒙之间:赵树理在实践中的文化重建
    (一) 做农民忠实的代言人——赵树理的文化选择
    (二) 农民忠实代言的实践——赵树理的文化承传
        1.文化承传的对象
        2.文化承传的内容
        3.文化承传的方式
    (三) 回归“启蒙”——赵树理文化重建的意义
        1.现实功利目的——“问题小说”的现实指导意义
        2.超越现实——思想启蒙的旨归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放逐:赵树理在进退维谷中的角色自塑
    (一) “启蒙者”的社会角色
        1.“启蒙”的情感
        2.“启蒙”的视角
    (二) “游离者”的社会角色
        1.赵树理对“文学范式”的放弃
        2.赵树理对“名利”的放弃
        3.业余创作的提倡
    (三) “农民代言人”的社会角色
三、内方与外方——赵树理知识分子人格的双重建构
    (一) “本我”与“自我”——赵树理人格的运作机制
    (二) 精神人格——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
        1.尝试期
        2.介入期
        3.固守期
    (三) 现实人格——追求说真话的精神境界和面对“权威”的无畏勇气
        1.追求说真话的精神境界
        2.面对“权威”表现出无畏的勇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270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270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