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

发布时间:2021-08-02 17:54
  汉魏六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不断地处于变动之中,引起士人对生命问题作深入思考,而生命问题对于士人的心灵影响尤巨,故汉魏六朝文学中多有感伤情调。探讨其时文士的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对把握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先从“生命意识和悲慨传统”的概念辨析出发,接着对“感伤思潮的心理历程”进行史的考察,结合当时的历史、宗教、哲学等宏观的考察,又加之以文学的具体事例,说明汉魏六朝时期的感伤思潮对当时文学的影响和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生命意识和悲慨传统
    一 问题的提出和切入的角度
    二 悲美与悲怨
第二章 感伤思潮的心理历程
    一 非理性主义时代的感伤
    二 感伤主义时代
    三 感伤的淡化和稀释
第三章 丧葬文化和士人的生命安顿
    一 价值恒定和制度缺陷
    二 东汉儒学名士的薄葬之风
    三 汉魏名士的人格萎缩和通脱之风
    四 六朝名士的情礼之争
第四章 生死与超越
    一 宗教的力量
    二 “三不朽”的阐述
    三 玄学的洗涤
    四 行为的努力
第五章 哀悼文的体制
    一 先唐诔文的职能变迁
    二 挽歌和挽歌诗
    三 哀辞和哀策文
    四 吊文和祭文
第六章 感伤文学的主题和意象
    一 士不遇主题和贤哲意象
    二 迁逝主题和灰色、怀古意象
    三 登游主题和幽人意象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极滞其必宣──论两晋人士的嵇康情结[J]. 徐公持.  文学遗产. 1998(04)
[2]论宋玉《高唐》、《神女》赋对柳永登临词及宋词的影响[J]. 孙维城.  文学遗产. 1996(05)
[3]乐府诗二题[J]. 曹道衡.  齐鲁学刊. 1995(01)
[4]汉魏六朝以悲为美[J]. 袁济喜.  齐鲁学刊. 1988(03)
[5]魏晋文人与挽歌[J]. 卢苇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5)



本文编号:3318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18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