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骚体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21:40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两汉,发展至建安时期,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题材内容方面,原初及两汉骚体题材多集中于国家政事、悲士不遇、悼骚寓志、玄思神游,建安骚体则普遍地自开生面、无复依傍,描写现实百态,兴发人生百感,开拓了诸如军旅征行、悲愤乱离、思亲念友、宴饮宾客、登临游观等许多前所未有、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领域。而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同时导致了建安骚体作品中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及理性精神,从而也降低了这些作品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在艺术手法方面,由于相似的社会生活的熏染和诗歌创作的影响,建安文人在创作骚体作品时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慷慨悲凉”和“清真自然”的时代风格,而可贵的是异彩纷呈的个性风采则显示出建安骚体文学超出汉末骚体摹拟风习的巨大魅力和价值;在五言诗歌大放异彩的建安时代,建安骚体文学创作明显呈现出往日骚体作品中少有的“诗化”倾向;在形式体制上,建安骚体文学具有短小精致的体制特征,句式上则以承袭原初骚体的三种基本句式为主,并在承袭中又夹杂有一些三言、四言、六言等句式,使句式更为灵活、新奇。建安骚体文学所发生的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整个骚体文学...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建安骚体文学的界定及其分布
一、建安骚体文字的界定
二、建安骚体文学的分布
第二章 建安骚体文学的题材内容
一、嗟叹不遇与悲愤乱离
二、军旅征行与感怀时光迁逝
三、伤感亲友别离与同情不幸妇女
四、托物寄意与纯为咏物
第三章 建安骚体文学的艺术成就
一、时代风格与个性风采
二、建安骚体文学的"诗化"倾向
三、建安骚体文学的形式体制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建安骚体文学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祝尧的古赋流变论[J]. 杨赛.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
[2]两汉咏物小赋源流概论[J]. 韩高年. 中国韵文学刊. 2004(02)
[3]蔡琰诗的比较研究[J]. 屈正平.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4]论建安骚体文学的转捩[J]. 郭建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3)
[5]论建安骚体文学转向个性化、抒情化的内因外缘[J]. 郭建勋. 求索. 1996(02)
[6]宣寄情志 联类已身──两汉骚体赋与文人不遇心态[J]. 马正学. 甘肃社会科学. 1996(01)
[7]骚体的形成与称谓辨析[J]. 郭建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06)
本文编号:3320383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建安骚体文学的界定及其分布
一、建安骚体文字的界定
二、建安骚体文学的分布
第二章 建安骚体文学的题材内容
一、嗟叹不遇与悲愤乱离
二、军旅征行与感怀时光迁逝
三、伤感亲友别离与同情不幸妇女
四、托物寄意与纯为咏物
第三章 建安骚体文学的艺术成就
一、时代风格与个性风采
二、建安骚体文学的"诗化"倾向
三、建安骚体文学的形式体制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建安骚体文学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祝尧的古赋流变论[J]. 杨赛.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
[2]两汉咏物小赋源流概论[J]. 韩高年. 中国韵文学刊. 2004(02)
[3]蔡琰诗的比较研究[J]. 屈正平.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1)
[4]论建安骚体文学的转捩[J]. 郭建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3)
[5]论建安骚体文学转向个性化、抒情化的内因外缘[J]. 郭建勋. 求索. 1996(02)
[6]宣寄情志 联类已身──两汉骚体赋与文人不遇心态[J]. 马正学. 甘肃社会科学. 1996(01)
[7]骚体的形成与称谓辨析[J]. 郭建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06)
本文编号:3320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2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