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本色论内涵及其在晚明文学思想演变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1-08-04 20:07
从嘉靖后期开始,明代文坛出现了一股新的思潮,至隆庆、万历逐渐兴盛,徐渭正是其发展初期的关键人物之一,并被晚明公安派奉为前行先驱。因此,准确把握徐渭在这一流变过程中的位置与作用,能够更清楚地从整体上观照晚明文坛及其文学思潮的发展态势与演进状况。 本文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探究近代徐渭诗文研究模式的历史成因,并基于两个支点之上展开论述:一是将徐渭放在晚明心学思潮及个人际遇的交叉点上加以考察,一是将徐渭放在晚明文学思想从唐顺之本色说向公安派性灵说演变的交叉点上加以考察。力求在哲学思想与文人心态交互影响的关系中,梳理其文学思想,剖析其“本色”论内涵,适度阐释其在文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剖析袁宏道对徐渭的推崇与激赏,探究近代徐渭诗文研究模式的历史成因。在对袁宏道《徐文长传》的详细论述中,阐释袁宏道眼中的徐渭与历史真实中的徐渭的落差,认为袁宏道对徐渭的评述带有从其自身出发的想象与美化。 第二章研究徐渭的人格与心态,揭示其在理想追求、人生际遇、现实处境中的种种尴尬,分析其“畸人”认同的生成原因。认为徐渭的人格心态以入狱为界而有前后期之别,并由前期的愤懑狂躁...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同气相求:袁宏道对徐渭的推崇
第一节 徐渭诗文研究模式的成因探究
一、 由明至清的历史评价:趋向贬抑
二、 袁宏道评传:渐成主流
第二节 袁宏道评传中的徐渭
第二章 畸于人侔于天:徐渭的人格与心态
第一节 前期:现实个体的二元分裂
一、 多舛的人生际遇
二、 现实个体的二元分裂
第二节 晚期:畸于人侔于天
一、 颓然自放与畸人身份的认同
二、 尴尬的畸人:天人与世人之间的徘徊
第三章 承学王门兼收并蓄:徐渭的学术渊源
一、 学宗王门
二、 兼收并蓄
第四章 执着真我:徐渭的文学本色论
第一节 徐渭本色论及其内涵
一、 “本色论”的提出
二、 抒写真我:“本色论”内涵
第二节 徐渭的文学风格及其创作特色
第三节 承上启下:在晚明文学思想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徐渭的文学思想与王学的关系[J]. 周群. 南京社会科学. 2000(12)
[2]徐渭的文艺价值观和风格论[J]. 徐明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3]试论徐渭的生活经历对其文艺创作的影响[J]. 韩昌洋.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02)
[4]《四声猿》本事考补[J]. 徐湘霖. 天府新论. 2000(03)
[5]徐渭与越外、越中曲家的交往及其对后学曲家的影响[J]. 佘德余.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6]从良知到性灵──明代性灵文学思想的演变[J]. 左东岭.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7]猿鸣清远聆回响——论徐渭杂剧《四声猿》的传播及对明清文人杂剧的影响[J]. 宋辉. 戏曲艺术. 1999(04)
[8]论徐渭的散文创作及其对公安派的影响[J]. 何天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9]徐渭《四声猿》新论[J]. 徐明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
[10]论徐渭杂剧的审美意蕴[J]. 徐明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本文编号:3322325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同气相求:袁宏道对徐渭的推崇
第一节 徐渭诗文研究模式的成因探究
一、 由明至清的历史评价:趋向贬抑
二、 袁宏道评传:渐成主流
第二节 袁宏道评传中的徐渭
第二章 畸于人侔于天:徐渭的人格与心态
第一节 前期:现实个体的二元分裂
一、 多舛的人生际遇
二、 现实个体的二元分裂
第二节 晚期:畸于人侔于天
一、 颓然自放与畸人身份的认同
二、 尴尬的畸人:天人与世人之间的徘徊
第三章 承学王门兼收并蓄:徐渭的学术渊源
一、 学宗王门
二、 兼收并蓄
第四章 执着真我:徐渭的文学本色论
第一节 徐渭本色论及其内涵
一、 “本色论”的提出
二、 抒写真我:“本色论”内涵
第二节 徐渭的文学风格及其创作特色
第三节 承上启下:在晚明文学思想演变中的地位与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徐渭的文学思想与王学的关系[J]. 周群. 南京社会科学. 2000(12)
[2]徐渭的文艺价值观和风格论[J]. 徐明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
[3]试论徐渭的生活经历对其文艺创作的影响[J]. 韩昌洋.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02)
[4]《四声猿》本事考补[J]. 徐湘霖. 天府新论. 2000(03)
[5]徐渭与越外、越中曲家的交往及其对后学曲家的影响[J]. 佘德余.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6]从良知到性灵──明代性灵文学思想的演变[J]. 左东岭.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6)
[7]猿鸣清远聆回响——论徐渭杂剧《四声猿》的传播及对明清文人杂剧的影响[J]. 宋辉. 戏曲艺术. 1999(04)
[8]论徐渭的散文创作及其对公安派的影响[J]. 何天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9]徐渭《四声猿》新论[J]. 徐明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
[10]论徐渭杂剧的审美意蕴[J]. 徐明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4)
本文编号:3322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2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