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 ——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历史和结构
发布时间:2021-08-11 08:36
文学真实观念深刻地系连着文学的本质,因为真实、文学真实是文学的来源、基础和理由。研究文学真实,并非热门之学,但是关涉根本,从而十分必要。 本文研究中国文学真实观念,在繁复的历史形态中勾勒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结构形态,也在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结构中去追寻和理解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历史行程。本文认为,真实、文学真实包括两个向度,一是经验之真,一是真理之真。所谓经验之真,是指通过感知和表象所直接把握到的人与世界之真切相遇,或者人的诚而不伪的内心状态——此为经验意义上的“真实、真诚”。而所谓真理之真,则是通过思维之归纳或演绎,或者径直通过直觉把握到的宇内万物抽象的运行规律或隐藏于其后的内在结构、秩序与动因——此为所谓的“真理”,即潜藏于现象背后的“本原、自身”(当然,所谓真理之真也常常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宣示,通往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规定而非字面所指涉的“真理”)。由此,文学的真实性也就获得了一个新的定义:在文学叙述之中传达出来的真理性或者经验性。经验之真与真理之真作为文学真实的两个主要意义区划,同时也构成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结构,而中国文学真实观念的历史也就在“经验之真—真理之真”的结构中展开和...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1.“真”的意义区划:经验与真理
2.“真理”与文学真实
3.“经验”与文学真实
4.真理话语与经验话语
5.“修辞立其诚”与“诚论”
6.从“诚论”到文学真实论,以及内容与方法、前人研究综述、学术价值
第一章 人伦之真与经验之真的最初表述——先秦“诚论”
第一节 先秦儒家“诚论”
1.儒家“诚论”与“诗言志”
2.“诚论”之在孔子
3.“诚论”之在孟子
4.“诚论”之在荀子
5.先秦儒家“诚论”之总结,以及其他
第二节 先秦道家“诚论”
1.“诚论”之在老子
2.“诚论”之在庄子
3.先秦道家“诚论”之总结,以及其他
第三节 “诚论”之在墨韩诗骚
第二章 经验之真与儒家之道(一)——两汉“诚论”
第一节 西汉前期“诚论”
1.《淮南子》之“愤于中而形于外”
2.司马迁之“发愤”
第二节 西汉后期“诚论”
1.董仲舒之“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
2.桓宽、刘向、扬雄:儒家“诚论”的一条线索
第三节 东汉“诚论”
1.《毛诗序》与班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诚论”结构之确立
2.王充之“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
第三章 经验之真(一)——魏晋南北朝“诚论”
第一节 魏晋“诚论”
1.汉魏“诚论”之在徐干、曹丕
2.魏晋“诚论”之在阮籍、嵇康和陆机
第二节 南北朝“诚论”
1.“诚论”之在刘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2.钟嵘之“直寻”与“真美”
3.苏绰、颜之推与北朝“诚论”
第四章 经验之真与儒家之道(二)——隋唐宋金元“诚论”
第一节 隋唐“诚论”
1.隋与初唐、盛唐之“诚论”
2.白居易、韩愈与中唐“诚论”
3.从杜牧到司空图的晚唐五代“诚论”
第二节 宋金元“诚论”
1.从田锡、柳开到二程的北宋“诚论”
2.从朱熹到张戒的南宋“诚论”
3.从王若虚到陈绎曾的金元“诚论”
第五章 经验之真(二)——明清“诚论”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诚论”
1.明初“诚论”:“六经之文”与“明道立政”
2.从李梦阳到谢榛:复古潮流之中的“真”
第二节 明代后期“诚论”:心学
1.回顾嘉靖以前的“心”与“心学”
2.从陈献章到湛若水:“率吾情盎然出之”与“言由中德而发”
3.王守仁:“阳明心学”与经验性真实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诚论”:情真
1.唐顺之与徐渭的“率情而言”、“摹情弥真”
2.李贽的“童心”与“发愤”
3.“公安三袁”的“独抒性灵”与“情真而语直”
第四节 从明末清初到康熙年间的“诚论”
1.钱谦益之“真好色”、“真怨诽”与“真诗歌”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情真”与“以性正情”
3.从朱彝尊到陈廷敬:依然是“发乎情止乎礼义”
第五节 从乾嘉到同光年间的“诚论”
1.袁枚之“有性情而后真”,“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
2.章学诚:“舒其所愤懑,而有裨于风教”
3.“桐城派”与方东树:重申“修辞立其诚”
4.从龚自珍到陈衍:经验之真的因袭与人伦之真的回光返照
第六章 多歧互渗时代的“真”——清末民初(1897—1916)的文学真实观念
第一节 梁启超:从工具与真理之真到审美与经验之真
第二节 王国维:非工具化的经验之真
第三节 中国固有的小说真实观念及其在清民之际的嬗变
1.中国小说真实观念的结构:人伦真理—经验真实
2.清民之际的杂语共生以及概念最初的西化
第七章 汉语、真理与经验的大转折——文学革命期间(1917—1927)的文学真实观念
第一节 白话文学观念背后的文学真实考虑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中的真理之真与经验之真
1.新旧真理在文学真实论域的对峙与替换
1.1 传统人伦真理的遽然落幕
1.2 西来价值、真理的反客为主
2.经验之真的因袭与变异
2.1 经验之真源于心中之“诚”
2.2 科学精神导致对经验性真实的强调
2.3 尊重经验性真实是改良人性的必然要求
3.“建设时代”的文学真实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以及其他
3.1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真实观念
3.2 创造社的小说真实观念
3.3 “建设时代”的诗歌真实观念
第八章 “政治之真—经验之真”——革命与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真实观念(1927—1949)
第一节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的“政治之真—经验之真”
1.“论争”之前关于革命文学真实观念的表述
2.“论争”的外来影响和理论根据,及其与文学真实观念的深层关联
3.“论争”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现实——文学真实观念结构的严重倾斜
4.革命文学真实观念中的集体经验、个体经验以及主体真诚
第二节 三十年代左翼与自由主义者的文学真实观念
1.左翼文学真实观念
1.1 革命性、独立性与专业性:鲁迅的文学真实观念
1.2 马恩的回声:瞿秋白的文学真实观念
1.3 政治的正确与文学的真实:周扬的文学真实观念
2.二三十年代自由主义文人的文学真实观念
2.1 经验与理性:梁实秋的文学真实观念
2.2 主义之外的经验性真实:苏汶的文学真实观念
第三节 四十年代的文学真实观念
1.抗战时期的文学真实观念:解放区
2.政治性与真实性:《讲话》与文学真实观念
3.大后方的文学真实观念
3.1 “无关”的论争与文学真实
3.2 《华威先生》的论争与文学真实
3.胡风等人的文学真实观念
结语及其他
1.“诚论”的历史与结构诸问题
2.文学真实论的历史与结构诸问题
3.1949年之后的相关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经验的往复——历史进程中的巴金文学真实观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335847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1.“真”的意义区划:经验与真理
2.“真理”与文学真实
3.“经验”与文学真实
4.真理话语与经验话语
5.“修辞立其诚”与“诚论”
6.从“诚论”到文学真实论,以及内容与方法、前人研究综述、学术价值
第一章 人伦之真与经验之真的最初表述——先秦“诚论”
第一节 先秦儒家“诚论”
1.儒家“诚论”与“诗言志”
2.“诚论”之在孔子
3.“诚论”之在孟子
4.“诚论”之在荀子
5.先秦儒家“诚论”之总结,以及其他
第二节 先秦道家“诚论”
1.“诚论”之在老子
2.“诚论”之在庄子
3.先秦道家“诚论”之总结,以及其他
第三节 “诚论”之在墨韩诗骚
第二章 经验之真与儒家之道(一)——两汉“诚论”
第一节 西汉前期“诚论”
1.《淮南子》之“愤于中而形于外”
2.司马迁之“发愤”
第二节 西汉后期“诚论”
1.董仲舒之“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
2.桓宽、刘向、扬雄:儒家“诚论”的一条线索
第三节 东汉“诚论”
1.《毛诗序》与班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诚论”结构之确立
2.王充之“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
第三章 经验之真(一)——魏晋南北朝“诚论”
第一节 魏晋“诚论”
1.汉魏“诚论”之在徐干、曹丕
2.魏晋“诚论”之在阮籍、嵇康和陆机
第二节 南北朝“诚论”
1.“诚论”之在刘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2.钟嵘之“直寻”与“真美”
3.苏绰、颜之推与北朝“诚论”
第四章 经验之真与儒家之道(二)——隋唐宋金元“诚论”
第一节 隋唐“诚论”
1.隋与初唐、盛唐之“诚论”
2.白居易、韩愈与中唐“诚论”
3.从杜牧到司空图的晚唐五代“诚论”
第二节 宋金元“诚论”
1.从田锡、柳开到二程的北宋“诚论”
2.从朱熹到张戒的南宋“诚论”
3.从王若虚到陈绎曾的金元“诚论”
第五章 经验之真(二)——明清“诚论”
第一节 明代前期“诚论”
1.明初“诚论”:“六经之文”与“明道立政”
2.从李梦阳到谢榛:复古潮流之中的“真”
第二节 明代后期“诚论”:心学
1.回顾嘉靖以前的“心”与“心学”
2.从陈献章到湛若水:“率吾情盎然出之”与“言由中德而发”
3.王守仁:“阳明心学”与经验性真实
第三节 明代后期“诚论”:情真
1.唐顺之与徐渭的“率情而言”、“摹情弥真”
2.李贽的“童心”与“发愤”
3.“公安三袁”的“独抒性灵”与“情真而语直”
第四节 从明末清初到康熙年间的“诚论”
1.钱谦益之“真好色”、“真怨诽”与“真诗歌”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情真”与“以性正情”
3.从朱彝尊到陈廷敬:依然是“发乎情止乎礼义”
第五节 从乾嘉到同光年间的“诚论”
1.袁枚之“有性情而后真”,“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
2.章学诚:“舒其所愤懑,而有裨于风教”
3.“桐城派”与方东树:重申“修辞立其诚”
4.从龚自珍到陈衍:经验之真的因袭与人伦之真的回光返照
第六章 多歧互渗时代的“真”——清末民初(1897—1916)的文学真实观念
第一节 梁启超:从工具与真理之真到审美与经验之真
第二节 王国维:非工具化的经验之真
第三节 中国固有的小说真实观念及其在清民之际的嬗变
1.中国小说真实观念的结构:人伦真理—经验真实
2.清民之际的杂语共生以及概念最初的西化
第七章 汉语、真理与经验的大转折——文学革命期间(1917—1927)的文学真实观念
第一节 白话文学观念背后的文学真实考虑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中的真理之真与经验之真
1.新旧真理在文学真实论域的对峙与替换
1.1 传统人伦真理的遽然落幕
1.2 西来价值、真理的反客为主
2.经验之真的因袭与变异
2.1 经验之真源于心中之“诚”
2.2 科学精神导致对经验性真实的强调
2.3 尊重经验性真实是改良人性的必然要求
3.“建设时代”的文学真实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以及其他
3.1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真实观念
3.2 创造社的小说真实观念
3.3 “建设时代”的诗歌真实观念
第八章 “政治之真—经验之真”——革命与救亡背景下的文学真实观念(1927—1949)
第一节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的“政治之真—经验之真”
1.“论争”之前关于革命文学真实观念的表述
2.“论争”的外来影响和理论根据,及其与文学真实观念的深层关联
3.“论争”的理论基础与经验现实——文学真实观念结构的严重倾斜
4.革命文学真实观念中的集体经验、个体经验以及主体真诚
第二节 三十年代左翼与自由主义者的文学真实观念
1.左翼文学真实观念
1.1 革命性、独立性与专业性:鲁迅的文学真实观念
1.2 马恩的回声:瞿秋白的文学真实观念
1.3 政治的正确与文学的真实:周扬的文学真实观念
2.二三十年代自由主义文人的文学真实观念
2.1 经验与理性:梁实秋的文学真实观念
2.2 主义之外的经验性真实:苏汶的文学真实观念
第三节 四十年代的文学真实观念
1.抗战时期的文学真实观念:解放区
2.政治性与真实性:《讲话》与文学真实观念
3.大后方的文学真实观念
3.1 “无关”的论争与文学真实
3.2 《华威先生》的论争与文学真实
3.胡风等人的文学真实观念
结语及其他
1.“诚论”的历史与结构诸问题
2.文学真实论的历史与结构诸问题
3.1949年之后的相关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经验的往复——历史进程中的巴金文学真实观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335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3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