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山东文化形象的文学想象与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5 12:51
  身份认同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文化热点,从古至今这一问题始终没有脱离人们的视域,所以地域文化认同也应当成为民族文化认同下需要关注的问题,这是对不同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尊重。地域文化认同以地域文化形象为媒介,而文学想象和叙事则是建构地域文化形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由文学想象所塑造的地域文化形象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特殊表现形态,通过文本(阅读)人们传承着对某一地域文化的集体性想象,从而使人们对该地域文化特征产生认同。本文正是沿着“文学想象——地域文化形象——地域文化认同”这一逻辑思路,将研究的范围限定在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山东,从文学视角看文化,通过梳理百年山东文化形象的发展流变,探究文学想象和叙事在建构地域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论文以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和拉康“镜像理论”等文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写山东的文学经典文本,阐释山东地域文化形象如何建构,构成和认证它的因素及其对地域文化认同的影响。论文采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山东现当代文学进行历时性研究,紧紧抓住“好汉山东”、“世俗山东”、“灵异山东”三种地域文化形象,打通古代与现当代文学的界限,开拓山东文学与山东文化研究的新视野。论文结构共分四大部分:第...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地域文化与身份认同
    一、身份认同与镜像理论
    二、地域文化认同
    三、齐鲁文化的历史演变及特征
第二章 地域文化形象与文学想象
    一、文学想象与形象建构
    二、社会集体想象物与地域文化形象
    三、民间山东文化形象与庙堂山东文化形象
第三章 传统文学视野中的山东文化形象
    一、《水浒传》与“好汉山东”
    二、《金瓶梅》与“世俗山东”
    三、《聊斋志异》与“灵异山东”
第四章 山东文化形象的现代转型
    一、“好汉山东”文化形象的传承与嬗变
    二、“世俗山东”文化形象的传承与嬗变
    三、“灵异山东”文化形象的传承与嬗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想象中国与中国想象——中国想象与消费时代文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 鲁弘.  文艺争鸣. 2006(04)
[2]同时而异质的“东北”形象及其叙事[J]. 逄增玉.  文艺争鸣. 2006(02)
[3]文学中的上海想像[J]. 张鸿声.  文学评论. 2005(04)
[4]现状与问题:1990年代山东文学[J]. 吴义勤.  文艺争鸣. 2004(06)
[5]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J]. 王祥.  社会科学辑刊. 2004(04)
[6]山东青年小说论[J]. 施战军.  山东社会科学. 2004(05)
[7]身份认同导论[J]. 陶家俊.  外国文学. 2004(02)
[8]拉康:镜像、语符与自我身份认同[J]. 王茜.  河北学刊. 2003(06)
[9]多棱镜下有关现代上海的想象——都市文学笔记[J]. 吴福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10]“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J]. 陈惠芬.  文学评论. 2003(03)



本文编号:3396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96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