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艺术生命的独特体验与沉醉
发布时间:2021-09-15 18:52
萧红的人生是无法用某种单一的范式来描绘的。同样,萧红的创作也穿越了单纯的文化批评的视野。她的创作与她的人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贯穿着共同的体验——对生命本身的体验。而生命是无法用概念说明的。 本文将萧红的人生历程视作一个生命文本加以新的阐释,由此入手,解说其创作的独特主题意蕴,进而分析其独特的意象营建,最后探讨其独特语言与文体,由生命文本到文学文本,由文学文本的意到象,最后到言,层层深入,揭示出萧红艺术世界中涵纳的独特体验与沉醉。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一、 追寻精神家园的漂泊者
二、 出之于自我生命的独特作品意蕴
三、 独特的意象经营
四、 别致的语言与文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萧红“越轨的笔致”[J]. 杜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04)
[2]转不出的磨道——从《生死场》到《后花园》[J]. 黎超然.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3]呼兰河畔孤独的女儿──读萧红的《呼兰河传》[J]. 陈琳.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4]《生死场》“越轨”笔致浅见[J]. 姚淑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5]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说起[J]. 秦林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04)
[6]新时期萧红研究述评[J]. 邹午蓉. 文学评论. 1988(04)
[7]民族忧痛和乡土人生的抒情交响诗——评《呼兰河传》[J]. 张国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04)
本文编号:3396607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一、 追寻精神家园的漂泊者
二、 出之于自我生命的独特作品意蕴
三、 独特的意象经营
四、 别致的语言与文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萧红“越轨的笔致”[J]. 杜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7(04)
[2]转不出的磨道——从《生死场》到《后花园》[J]. 黎超然.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3]呼兰河畔孤独的女儿──读萧红的《呼兰河传》[J]. 陈琳.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4]《生死场》“越轨”笔致浅见[J]. 姚淑英.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
[5]论萧红的创作道路——从题材说起[J]. 秦林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04)
[6]新时期萧红研究述评[J]. 邹午蓉. 文学评论. 1988(04)
[7]民族忧痛和乡土人生的抒情交响诗——评《呼兰河传》[J]. 张国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04)
本文编号:3396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39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