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突于文艺和政治之间——1948年香港时期的郭沫若
发布时间:2021-10-02 01:20
游走于文艺和政治之间,担当着文艺家和政治家的双重社会角色,是郭沫若长期以来的公众形象。1948年香港时期的郭沫若,更是在文艺和政治之间奔突,其社会活动之频繁,且革命立场之鲜明,政治热情之高涨,斗争锋芒之毕露,都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这一年的郭沫若又一次焕发了青春。然而。由于郭沫若1948年的绝大部分文章还是佚文,迄今还未见到有人就此作专门的挖掘和考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有鉴于此,本文拟系统地论述郭沫若1948年在港时期的活动和表现,探讨其文艺观念和政治观念,寻觅其深层的文化心理和个性气质,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郭沫若来。相信本选题有一定的补漏填隙的价值,对郭沫若研究的深化也不无意义。第一章集中论述郭沫若的文艺活动和文艺观念。其一,主张新的“文以载道”,强调“文必须载道,文学应该是为政治服务”;其二,对自由主义作家沈从文等人无情挞伐和严厉批判,认为他们是“反人民的文艺”“硬是要打击他们才行”;其三,全面接受苏联影片,肯定“苏联电影史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的,是教育人民的有力工具”,苏联影片的今天就是中国电影的明天;其四,突出文艺批评的人民本位观念,要求在人民本位观念下反对文艺批评的主观主义,...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第一章 作为文评家的郭沫若
一、新“文以载道“论
二、对自由主义作家的批判
三、扬苏抑美立场下的文艺选择与接受
四、文艺批评的人民本位观念
第二章 作为政论家的郭沫若
一、以尾巴主义切入政治与社会
二、历史进化观下的政治宣传
三、重视对青年的教育
第三章 奔突于文艺与政治之间
一、个性气质的张扬
二、屈原的影响与毛泽东的感召
三、独特的中国式有机知识分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沫若的性格侧面[J]. 魏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林默涵问答录之一)[J]. 林默涵,黄华英. 新文学史料. 1989(03)
[3]访问苏联·迎接新中国——回忆录[三十三][J]. 茅盾. 新文学史料. 1986(04)
本文编号:3417720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第一章 作为文评家的郭沫若
一、新“文以载道“论
二、对自由主义作家的批判
三、扬苏抑美立场下的文艺选择与接受
四、文艺批评的人民本位观念
第二章 作为政论家的郭沫若
一、以尾巴主义切入政治与社会
二、历史进化观下的政治宣传
三、重视对青年的教育
第三章 奔突于文艺与政治之间
一、个性气质的张扬
二、屈原的影响与毛泽东的感召
三、独特的中国式有机知识分子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沫若的性格侧面[J]. 魏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2]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林默涵问答录之一)[J]. 林默涵,黄华英. 新文学史料. 1989(03)
[3]访问苏联·迎接新中国——回忆录[三十三][J]. 茅盾. 新文学史料. 1986(04)
本文编号:3417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1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