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从《诗经》看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特征

发布时间:2021-10-08 05:00
  目前,国内《诗经》文本研究已经渗透各个学科,其中也包括时间意识的研究,但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深度性,这是笔者选择该选题的初衷。本文以《诗经》为文本,根据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以及人类学的相关学科关于内在的时间、客观的时间与人的时间的时间把握方式,从时间的自然对象化(即内在时间与客观时间的中介转换)与时间的空间化(内在时间的客观存在)、时间的循环性(客观时间的表现模式)以及时间的及时性(人时关系)四个方面探讨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从而阐释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中周代先民异常丰富的时间表达方式以及某种渗透其言语及整个生活的时间意识特征。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序言
第一章 时间的自然对象化
    一、以自然界植物的变化表现时间的绵延
    二、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时
        (一) 以对自然的主观理解体现人时的主观性
        (二) 自然时间与人时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现
第二章 时间的空间化
    一、四方与时间直接关联
    二、时间与空间一体化
第三章 时间的循环性
    一、时间意识的循环性特征
    二、对永恒生命的追求
第四章 时间意识的及时性特征
    一、两性关系的及时性
    二、及时行乐之及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豳风·七月》中的时间结构与时间意识[J]. 王崇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中国古代“南”与“北”的文化解读[J]. 杨敏,万春.  晋中学院学报. 2008(01)
[3]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J]. 赵奎英.  文史哲. 2000(04)
[4]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J]. 张祥龙.  社会科学战线. 1999(02)
[5]打开先民心灵之门的绿钥匙──试论在《诗经》中作为时空转换机关的植物包含的原始文化意蕴[J]. 冯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2)
[6]商代的四风与四时[J]. 李学勤.  中州学刊. 1985(05)
[7]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 胡厚宣.  复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56(01)

硕士论文
[1]论《诗经》中的时间[D]. 张新.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23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23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