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回顾与反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本文学理论教材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0 14:18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作为其思想基点的,更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作为发展参照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国家高层部门组织统一编写的两部文学理论教材(即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相比较此前出现的各种文学理论教材,这两部教材都彰显出了极强的理论体系性和话语本土性的特征,二者皆立足于古与今、中与外丰富的文论话语资源,体现了中国学人积极尝试着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努力。这两部教材的编写、使用及其研究都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即是以这两部文学理论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艺学学科发展的角度,找寻教材编写和文艺学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回顾和分析这两部教材的编写和应用的历史背景以及在教材出炉后在大学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反响,在文艺学研究领域引起的关注和争鸣;同时,在对学术脉络的梳理和对教材文本的具体分析中,找寻出这两部教材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建设的积极意义、对文艺学学科发展的相关启示;在回顾与反思中试图探求代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学理论发展最高话语水平的文学理论教材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之间的互动关...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两本教材在当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1.2 学术界目前对于两本教材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标题的“回顾”与“反思”在文中的内涵
2 文艺学学科视野中的两本教材分析
    2.1 两本教材产生的时代前提
    2.2 两本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指导思想
    2.3 两本教材的编写和运用与文艺学学科发展之间的互动
3 两本教材的具体文本分析
    3.1 两本教材编写的主体框架及其逻辑体系
    3.2 两本教材具体编写内容的异同比较
    3.3 两本教材对于以前教材的超越及对后世教材的启迪
4 两本文学理论教材话语地位变化的思考
    4.1 学术背景的变化对于教材的影响
    4.2 文学自身的发展反衬出教材的话语危机
    4.3 教材理论构建的深层话语思考
5 马克思主义文论视域中的两本教材透视
    5.1 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对教材编写的指导和影响
    5.2 两部教材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丰富和完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走向前卫的文学理论的时空位置——从三本文学理论新著看中国文学理论的走向[J]. 张法.  文艺争鸣. 2007(11)
[2]对文学理论教科书的理性反思[J]. 刘广新,胡友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历史地评说蔡仪本《文学概论》[J]. 刘忠.  中国图书评论. 2007(04)
[4]关于我国文学理论重构的理性思考[J]. 陶徽英.  南昌高专学报. 2006(06)
[5]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J]. 张法.  文艺研究. 2006(09)
[6]蔡仪对中国文艺美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J]. 卢政,郭玉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7]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二十年[J]. 王琳.  中文自学指导. 2006(03)
[8]话语重建:20世纪60年代初的文学理论——从周扬关于《文学概论》的讲话说起[J]. 彭民权.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6(01)
[9]《文学概论》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创新[J]. 余和生,应子康,郑莲香.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1960年代两部全国统编教材得失论[J]. 杨福生.  巢湖学院学报. 2003(06)



本文编号:3487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487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