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及塑“愚”现象
发布时间:2021-11-22 14:03
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由众多愚昧、蠢笨的“愚”人构成的形象群体。这类“愚”人的诞生与轮回转世,不是偶然出现的个别现象,而是历代创作主体有意识创造与继承的结果。在“愚”人“愚”事滑稽调笑的表面特征背后,蕴涵着创作者深层的创作动机和文化心理。正是这种本质因素,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即塑造“愚”人的塑“愚”现象。这种文学现象不仅带有创作者本身的主体共性特征,更包含着由这种创作意识和文化心理所决定的独特的创作范式和传统。“愚”人的诞生与遗传,塑“愚”的承继与发展,经历着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它起于上古,直至当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着不同的风貌和个性特征。 先秦开创了“愚”人“愚得可笑”与“愚得可恶”的两大典型类型;开创了塑“愚”讽谕性、凝练性、典型化、夸张化的文化传统;这种开创之功与先秦的社会现实、创作者的主观因素紧密相关。它既是创作者发掘、创造的行之有效的说理方式,也是其政治、哲学、学术思想的表现载体。同时还因为创作者出身背景、社会地位、人生阅历等客观因素的不同而呈现着特殊的风貌。 唐代,塑“愚”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特别现象,在经历了近五个世纪的沉淀与积...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塑“愚”现象的渊蔽
第一节 “愚”人形象的两大类型
第二节 塑“愚”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中国塑“愚”文化传统的开创
第二章 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形象
第一节 散文中的“愚”人形象
第二节 诗歌中的“愚”人形象
第三节 变文中的“愚”人形象
第四节 小说中的“愚”人形象
第三章 唐代塑“愚”文化新的生命特质
第一节 民间化姿态
第二节 阶层化倾向
第三节 文学性成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汉魏晋南北朝寓言研究[D]. 权娥麟.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184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塑“愚”现象的渊蔽
第一节 “愚”人形象的两大类型
第二节 塑“愚”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中国塑“愚”文化传统的开创
第二章 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形象
第一节 散文中的“愚”人形象
第二节 诗歌中的“愚”人形象
第三节 变文中的“愚”人形象
第四节 小说中的“愚”人形象
第三章 唐代塑“愚”文化新的生命特质
第一节 民间化姿态
第二节 阶层化倾向
第三节 文学性成熟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
[1]汉魏晋南北朝寓言研究[D]. 权娥麟.复旦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1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1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