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阉割与狂欢 ——80年代以来“废都”型人格谱系的文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3 11:50
  阉割威胁下形成了人类文明,但同时反阉割的本我狂欢也贯穿人类文明始终。80年代以来,阉割与狂欢以复杂的变迁构成了“废都”式的文化语境,也形成了“废都”文化人格,这其中,受阉的章永磷型人格、迷乱裂变的庄之蝶型人格、走向狂欢的顽主型人格构成了“废都”型人格谱系。本文通过对这个谱系中三种典型人格的分析来梳理新时期文学中文化人格的变化,企图以点代面来把握新时期文学创作与文化语境的某些本质特征及变迁规律。这种分析既是一种文本分析、精神分析,也是一种包括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在内的文化分析。 本文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论 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中,充满总体的溃败意象,而文革则造成一个直接背景,加之80年代末启蒙的受挫,90年代以来商业文化与市场时代物欲的冲击,形成了“废都”式的文化语境,而在文学中则表现为“废都文学”与“废都”型文化人格。 阉割与狂欢构成废都人格精神内核的基本二元。这两个概念分别富有人类文化学、生物学、心理学上的丰富内涵。如果说阉割代表压抑、控制,以俄犹浦斯情结为基础的现实原则下的文明秩序,狂欢则代表反阉割、反叛、反中心、反俄狄浦斯情结的唯乐原则。而从阉割向狂欢的...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部分: 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现象——“废都文学”
    二、 文化与美学的引伸:关于废都人格
        (一) 集体人格向个体人格转化
        (二) 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伴生物
    三、 阉割与狂欢:废都人格的由来与表现
第二部分: “废都”人格论
    一、 受阉的章永璘型人格
        (一) 受阉下的忏悔:权威主义良心
        (二) 道德受虐狂的两个话语模式
            1. “受难-悟道”
            2. 始乱终弃
        (三) “道”的误读:道德逻各斯与阳物逻各斯
    二、 迷乱裂变的庄之蝶型人格
        (一) 现代人的病:焦虑与防御
        (二) 新时代多余人:佯狂难免假成真
    三、 走向狂欢的顽主型人格
        (一) 后现代人的病:焦虑与防御之又一版本
        (二) 复活的民间狂欢节
        (三) 狂欢节精神
            1. 无父
            2. 笑谑
        (四) 王朔的身份:民间知识分子?
第三部分: 意义的追问
    一、 狂欢与三重出走的人
    二、 从古典精神分裂到后现代精神分裂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万历十五年》[J]. 黄仁宇.  新作文(初中版). 2004(05)
[2]拯救灵魂的忏悔录──张贤亮小说的精神分析[J]. 李遇春.  小说评论. 2001(03)



本文编号:3548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48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7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