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烛照下的新都市人 ——精神生态批评与“70年代后”女性写作
发布时间:2021-12-23 15:56
论文试图以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精神生态批评来对世纪之交的“70年代后”女性写作进行一定的剖析。生活在以技术和商品为主导的都市世界,女性作家们以“私语化”和身体写作的方式,表达了她们对隐藏在繁华背后的都市真实本相的理解:世纪之交物质的丰富和挥霍、欲望的沉迷和放纵、个体身份的无羁和自由,并不能掩饰她们精神上的空虚、孤独和痛苦。精神生态批评作为文艺批评的一种新的思想范式,不仅是对外在自然宇宙的绿色忧思,更是对人类内部精神的支撑和维护。在本论文中它主要是聚焦于都市一部分人,或称“新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从精神的层面上揭示她们正在逐渐走向绝地或边缘的精神面貌:那隐匿在丰富物质背后的精神的失落与幻灭,被抛弃感和生存的困惑,焦虑和绝望,以及种种现代精神病症。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导论
引言 从生态学视角评“70年代后”女性写作
上篇 精神生态批评理论解说
一 从精神到精神生态
(一) 精神义演变略考
(二) 精神生态概念简述
二 精神生态:文艺批评的新视域
下篇 “70年代后”女性写作初探
一 年龄性别差异下女性写作的困惑
二 女性写作下的个人写作或身体写作
三 女性写作文本的具体解读与分析
(一) 对技术世界和都市生存的质询
(二) 欲望式的物质消费观和精神贬抑
(三) 所谓“丰富的痛苦”的呈现和诉说
(四) 多重身份的人物集合及家的坍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芸娘 莎菲 宝贝──“私人化写作”的风化史[J]. 田崇雪. 小说评论. 2002(01)
[2]物质生活及其幻觉——朱文颖和她的《高跟鞋》[J]. 谢有顺,石非. 当代作家评论. 2001(06)
[3]70年代人看70年代作家——70年代人的一次批评行动[J]. 於可训,赵艳,汪云霞. 文艺争鸣. 2001(02)
[4]女性作家个人化写作的精神困境[J]. 董小玉. 文艺理论研究. 2000(04)
[5]“另类”女作家群像[J]. 杨启刚. 东方艺术. 2000(02)
[6]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关于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笔记[J]. 宋明炜. 上海文学. 1999(09)
[7]灵魂的自我放逐与失位——我看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J]. 洪治纲. 南方文坛. 1998(06)
[8]九个目标的欲望[J]. 棉棉. 小说界. 1998(02)
[9]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J]. 戴锦华. 文学评论. 1996(05)
本文编号:3548766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导论
引言 从生态学视角评“70年代后”女性写作
上篇 精神生态批评理论解说
一 从精神到精神生态
(一) 精神义演变略考
(二) 精神生态概念简述
二 精神生态:文艺批评的新视域
下篇 “70年代后”女性写作初探
一 年龄性别差异下女性写作的困惑
二 女性写作下的个人写作或身体写作
三 女性写作文本的具体解读与分析
(一) 对技术世界和都市生存的质询
(二) 欲望式的物质消费观和精神贬抑
(三) 所谓“丰富的痛苦”的呈现和诉说
(四) 多重身份的人物集合及家的坍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芸娘 莎菲 宝贝──“私人化写作”的风化史[J]. 田崇雪. 小说评论. 2002(01)
[2]物质生活及其幻觉——朱文颖和她的《高跟鞋》[J]. 谢有顺,石非. 当代作家评论. 2001(06)
[3]70年代人看70年代作家——70年代人的一次批评行动[J]. 於可训,赵艳,汪云霞. 文艺争鸣. 2001(02)
[4]女性作家个人化写作的精神困境[J]. 董小玉. 文艺理论研究. 2000(04)
[5]“另类”女作家群像[J]. 杨启刚. 东方艺术. 2000(02)
[6]终止焦虑与长大成人——关于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笔记[J]. 宋明炜. 上海文学. 1999(09)
[7]灵魂的自我放逐与失位——我看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群[J]. 洪治纲. 南方文坛. 1998(06)
[8]九个目标的欲望[J]. 棉棉. 小说界. 1998(02)
[9]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J]. 戴锦华. 文学评论. 1996(05)
本文编号:354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4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