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05:32
  针对目前学术界对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的研究较为稀少的状况,笔者觉得魏晋南北朝岁时赋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不可能脱离当时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尤其是岁时赋这一文学载体,本身就携带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故而,不能抛开民俗文化这一大背景单独谈岁时赋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应该把岁时赋放入其时整个文学大背景下,对之进行综合地讨论,深入挖掘它产生的文化契机。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探析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与古代岁时文化关系。包括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与古人岁时观念、岁时赋与阴阳五行以及岁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中之体现。把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与古人岁时观念、阴阳五行以及岁时文化综合起来加以讨论,以寻找魏晋南北朝岁时赋发展的文化契机。其次,讨论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的变化。重点分析魏晋南北朝岁时赋发展过程中的主题变化和抒情因素的发展。最后,从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的写作手法及特色方面剖析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的个体特征。大致从岁时赋特定词语与物象群的使用、岁时赋的写作模式以及岁时赋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对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讨论,由此,对魏晋南北朝岁时赋写作手法的艺术特色多了一些了解,对于其中的原由亦...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价值
    二 研究对象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与古代岁时文化关系探析
    第一节 岁时赋与古人岁时观念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与阴阳五行
    第三节 岁时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中之体现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之发展变化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岁时赋主题变化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岁时赋抒情的发展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的写作手法及特色
    第一节 特定词语与意象群的使用
    第二节 写作模式
    第三节 拟人手法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学神意象演进论[J]. 柳倩月.  求索. 2009(07)
[2]文学意象及其审美意蕴[J]. 何清.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11)
[3]《文选》赋中的生命哀伤意识[J]. 刘琦.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6)
[4]中国古代自然崇拜与自然神话的历史考察[J]. 张文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5]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以悲情为主调的原因[J]. 李新宇.  晋阳学刊. 2004(04)
[6]《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J]. 张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7]阴阳五行说的历史与宇宙生成模式[J]. 张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8]《诗经》兴象与民俗风情[J]. 李世萍.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9]曹植赋创作时期考略[J]. 梁惠.  殷都学刊. 2000(03)
[10]论晋代骚体文学情感的世俗化[J]. 郭建勋.  人文杂志. 1997(05)

硕士论文
[1]建安赋研究[D]. 周进.四川师范大学 2009
[2]《礼记·月令》中的五行学说研究[D]. 闫祥岭.山东大学 2008
[3]从岁时语词看古代风俗[D]. 单长梅.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诗经》兴象的文化探源[D]. 王磊.延边大学 2006
[5]中古悲情赋研究[D]. 蔡乐.广西师范大学 2006
[6]论建安赋[D]. 苏畅.吉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7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587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