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情文学的叙事模式与寄寓性意象建构
发布时间:2022-01-22 13:07
中国各民族以"殉情"为母题,以一体多元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创造了经典的殉情文学作品,"美的毁灭"产生了巨大的悲剧力量与审美效应。殉情文学多是"累世层积"的成果,是劳动人民与文人共同创作的艺术结晶,其叙事模式是相似的、程式化的,即"相爱—阻碍—反抗—殉情","殉情与合冢"是最核心的叙事元素。受中国传统审美价值取向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文学表达的影响,各民族殉情文学在结尾均基于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寄寓性意象建构,使得殉情主人公"社会人"身份消解,在"彼世界"获得重生,实现了永恒的自由与幸福,从而结局"圆满",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殉情文学的经典审美范式。
【文章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古代殉情文学的文本书写与流传
二、殉情文学的叙事模式与矛盾冲突
三、“彼世界”的重生:寄寓性意象建构与社会人身份的消解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间叙事论纲(上)[J]. 董乃斌,程蔷.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602251
【文章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古代殉情文学的文本书写与流传
二、殉情文学的叙事模式与矛盾冲突
三、“彼世界”的重生:寄寓性意象建构与社会人身份的消解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间叙事论纲(上)[J]. 董乃斌,程蔷.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3(02)
本文编号:3602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0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