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反思片论
发布时间:2022-01-22 13:24
近20年来,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由于受新近外来的文艺理论的影响,使我们目前的理论研究在总体发展的趋势中存在不小的缺陷。现在,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间隔之后,有必要对过去的研究进行学理的、科学的反思和评价。限于篇幅,本文只对有代表性的“革命文学”论争,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评价以及周扬与胡风的“典型论”的论争这三点逐一论述,因此名为《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的反思片论》。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第一章 关于“革命文学”的透视
一、 “革命文学”的产生
二、 “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
1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革命文学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2 革命文学有自己特有的服务表现对象--工农大众
3 明确规定了革命文学的新内容,体现了革命文学的鼓动作用
4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方法
三、 对“革命文学论争”的评价
(一) “革命文学论争”的意义
1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2 重新界定文学的定义,确立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概念
3 开创了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作家主体意识改造的先河
(二) “革命文学”理论的失误
1 忽视了文学传统
2 不能准确地阐述文艺与生活、政治的关系
3 忽视了文艺多样化的艺术规律和文学人性的表现
4 有宗派倾向,不能结成更大的文学联盟
5 错误地对鲁迅进行批判
第二章 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评价
一、 《讲话》的根本精神
1 “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2 “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3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4 “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家团结起来”
二、 《讲话》的意义和价值
1 系统地体现了文学活动“五要素”理论
2 接受美学的启蒙
3 引发了关于“文艺源泉”的争鸣
4 为文艺服务对象合乎规律地界定提供借鉴
5 促进了“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
第三章 对周扬与胡风关于“典型论”论争的透视
一、 周扬与胡风“典型论”论争的背景
二、 周扬与胡风“典型论”论争的焦点
1 典型人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2 典型人物的创造问题
三、 关于周扬与胡风“典型论”论争的再思考
1 要以质疑的态度借鉴其它理论
2 为构建当代形态的典型理论提供借鉴
3 要保持对论争认识的正确态度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20世纪30年代胡风与周扬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J]. 赵金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2]“革命文学”论争的理论内涵剖析[J]. 朱丕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4)
[3]文艺根本问题与文艺改革——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 王臻中,许建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4)
[4]论毛泽东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J]. 董学文. 文学评论. 1993(06)
[5]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文艺主旋律问题讨论的综述[J]. 罗阿海.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3(04)
本文编号:3602274
【文章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第一章 关于“革命文学”的透视
一、 “革命文学”的产生
二、 “革命文学”的理论主张
1 文学是有阶级性的,革命文学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2 革命文学有自己特有的服务表现对象--工农大众
3 明确规定了革命文学的新内容,体现了革命文学的鼓动作用
4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方法
三、 对“革命文学论争”的评价
(一) “革命文学论争”的意义
1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2 重新界定文学的定义,确立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概念
3 开创了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作家主体意识改造的先河
(二) “革命文学”理论的失误
1 忽视了文学传统
2 不能准确地阐述文艺与生活、政治的关系
3 忽视了文艺多样化的艺术规律和文学人性的表现
4 有宗派倾向,不能结成更大的文学联盟
5 错误地对鲁迅进行批判
第二章 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评价
一、 《讲话》的根本精神
1 “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
2 “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3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4 “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家团结起来”
二、 《讲话》的意义和价值
1 系统地体现了文学活动“五要素”理论
2 接受美学的启蒙
3 引发了关于“文艺源泉”的争鸣
4 为文艺服务对象合乎规律地界定提供借鉴
5 促进了“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
第三章 对周扬与胡风关于“典型论”论争的透视
一、 周扬与胡风“典型论”论争的背景
二、 周扬与胡风“典型论”论争的焦点
1 典型人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2 典型人物的创造问题
三、 关于周扬与胡风“典型论”论争的再思考
1 要以质疑的态度借鉴其它理论
2 为构建当代形态的典型理论提供借鉴
3 要保持对论争认识的正确态度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20世纪30年代胡风与周扬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J]. 赵金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2]“革命文学”论争的理论内涵剖析[J]. 朱丕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4)
[3]文艺根本问题与文艺改革——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 王臻中,许建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4)
[4]论毛泽东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J]. 董学文. 文学评论. 1993(06)
[5]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文艺主旋律问题讨论的综述[J]. 罗阿海.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3(04)
本文编号:3602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0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