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日常生活化及其当代启迪

发布时间:2022-01-27 16:55
  魏晋南北朝文论家密集而娴熟地提取周边物质和日常生活入文,极大地推进、完善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具象思维传统,取得了公认的艺术成就。文章从刘勰、钟嵘、颜之推等众多批评家以山水、人体、锦绣、劳动场景和生活场面等方面入手,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日常生活化的多维表现及其成因,指出此阶段文论涉猎周边物象密集而广泛,进入文学批评的多个层面,具有直观生动、栩栩如生的艺术美感,特点鲜明,极富魅力。这些都值得当前文学批评界参照、借鉴乃至传承。 

【文章来源】:天府新论. 2020,(01)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日常生活化的多维表现
    (一)大量地以山、水等自然景观喻文
    (二)娴熟地以“人体”来喻文
    (三)大量地以“锦绣”喻文
    (四)以日常生活场景喻文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日常生活化的突出特征
    (一)选取的日常物质丰富多元,几乎涵盖古代社会农事、祭祀、山水、生产、劳动等方面,无孔不入。
    (二)魏晋南北朝以日常物质论文涵盖文学理论的取材、构思、传达、欣赏、评论等层面,涉猎世界论、主体论、创作论、品鉴论多个维度。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日常生活化的艺术魅力与当代启迪
    (一)直观形象,栩栩如生,贴切传神。
    (二)从日常生活取象的批评方法,源自批评家的具象思维,这与其直觉、体验及感受力紧密关联,意象的形成、比喻的选择及其运用,是体现批评家感受力、想象力等才华的重要标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上善若水”到《文心雕龙》的“以水喻文”[J]. 吴中胜.  中州学刊. 2016(06)
[2]“以锦喻文”现象与中国文学审美批评[J]. 古风.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1)
[3]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构中的中西比较意识[J]. 刘绍瑾.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4]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曹顺庆.  文艺争鸣. 1996(02)



本文编号:3612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12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