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文学中王昭君形象的古今演变

发布时间:2022-01-28 01:30
  王昭君这个在《汉书》中只被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的女性,却是中国西晋以下历代文学家关注的对象。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经过种种文学演绎,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中国文学史上有关昭君的各类体裁作品浩如烟海,正因为有许多人热衷于昭君题材的创作,昭君文学形象的演变就可以从个案的角度反映每个时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中国文学从西晋以下的发展演变。本文从“人性”角度切入,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为坐标轴,以中国文学史为参照系,旨在于梳理昭君文学形象演变的过程中,阐述昭君文学的发展是如何受到了中国文学总体发展变化的影响,又是怎样体现了这种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并不是截然二分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本文的写作,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打通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个案。在努力达到以上目标的同时,也企图为昭君文学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文学自觉中的昭君
    第一节 昭君文学的开端——《王明君辞》
    第二节 《琴操》与昭君远嫁匈奴的传说
    第三节 《西京杂记》的另一种昭君形象
    第四节 中国文学的自觉与早期昭君形象的关系
    第五节 昭君形象的拓展
第二章 昭君文学形象的分化
    第一节 中唐昭君形象的分化
    第二节 昭君形象在宋代的继续分化
第三章 进入近世的昭君
    第一节 金、元昭君与"人性"的光辉
    第二节 明代灰暗的昭君
    第三节 清代昭君的"复活"
第四章 "五四"新文学中的昭君
    第一节 新文学与古代文学的演变关系
    第二节 新文学中解放的昭君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J]. 章培恒.  河北学刊. 2006(05)
[2]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J]. 章培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3]唐代和亲政策述论[J]. 龚荫.  思想战线. 2000(01)



本文编号:3613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13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