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的“德才色”与叶绍袁的女性“三不朽” ——晚明新型才女及才女观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8 17:24
晚明新型才女的出现,以及新才女观的流行,对于明清女性文化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这种新型才女及才女观主要体现在江南的才女文化中,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本文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于叶氏家族女性文学团体的主角沈宜修及其男性支持者叶绍袁的考察,进而作出个案研究,分别对沈宜修的新才女实践及叶绍袁的新才女观念进行梳理,并简要分析作为新型才女沈宜修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以期对沈宜修这位新型才女典范做更全面、更清晰的了解。文章序论从晚明商业、文化思想、及女教等方面阐述了新型才女出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第一章,介绍沈宜修与叶绍袁的伙伴式婚姻及这种婚姻对于新型才女的作用,并分别从德、才、色的角度介绍沈宜修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新才女特征。第二章,介绍和分析叶绍袁的女性“三不朽”观念及其内涵。第三章,分别从女性历史发展和横向性别对比的角度,分析和评价新型才女沈宜修在中国妇女史上的价值和局限性。本论文的附录为《沈宜修年谱》。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 沈宜修的伙伴式婚姻及其德才色
第一节 金童玉女般的世家联姻
第二节 女性美德
1. 传统美德
2. 妇德的延伸
第三节 旷世之才及其女性文化活动
1. 丰富的创作
2. 家庭诗会
3. 编纂女性诗集
4. 构建女性情意
第四节 表现女性之美
第二章 叶绍袁关于女性“三不朽”的论述
第一节 女性“三不朽”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德、才、色的平衡与融合
1. 德与才
2. 才与色
第三章 新型才女沈宜修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一节 从“三从四德”到“德才色”
第二节 “德才色”与“德功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沈宜修年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点[J]. 宋清秀. 求索. 2005(09)
[2]文学世家的联姻与文学的发展——以明清时期吴江叶、沈两家为例[J]. 李真瑜. 中州学刊. 2004(02)
[3]吴江叶、沈两大家族的联姻与文学创作[J]. 郝丽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4]明清文人的经典论和女性观[J]. 孙康宜.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2)
[5]沈氏文学世家的家学传承及其文化指向——关于文学世家的家族文化特征的探讨[J]. 李真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01)
[6]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 郭延礼. 文学遗产. 2002(06)
[7]“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J]. 陈书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8]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J]. 李真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1(04)
[9]从明人女子诗集的编纂看明代妇女文学现象[J]. 杨丽莹,叶辉. 华夏文化. 2001(01)
[10]说闺情诗[J]. 孟昭燕. 华夏文化. 2000(02)
本文编号:3615449
【文章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 沈宜修的伙伴式婚姻及其德才色
第一节 金童玉女般的世家联姻
第二节 女性美德
1. 传统美德
2. 妇德的延伸
第三节 旷世之才及其女性文化活动
1. 丰富的创作
2. 家庭诗会
3. 编纂女性诗集
4. 构建女性情意
第四节 表现女性之美
第二章 叶绍袁关于女性“三不朽”的论述
第一节 女性“三不朽”观念的提出
第二节 德、才、色的平衡与融合
1. 德与才
2. 才与色
第三章 新型才女沈宜修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一节 从“三从四德”到“德才色”
第二节 “德才色”与“德功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沈宜修年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点[J]. 宋清秀. 求索. 2005(09)
[2]文学世家的联姻与文学的发展——以明清时期吴江叶、沈两家为例[J]. 李真瑜. 中州学刊. 2004(02)
[3]吴江叶、沈两大家族的联姻与文学创作[J]. 郝丽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4]明清文人的经典论和女性观[J]. 孙康宜. 江西社会科学. 2004(02)
[5]沈氏文学世家的家学传承及其文化指向——关于文学世家的家族文化特征的探讨[J]. 李真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01)
[6]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 郭延礼. 文学遗产. 2002(06)
[7]“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J]. 陈书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8]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J]. 李真瑜.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1(04)
[9]从明人女子诗集的编纂看明代妇女文学现象[J]. 杨丽莹,叶辉. 华夏文化. 2001(01)
[10]说闺情诗[J]. 孟昭燕. 华夏文化. 2000(02)
本文编号:361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1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