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视角下的先秦史官文体叙事性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6 06:05
以往的文体研究总是笼统地以文史不分来概括中国文学的特点,这样以来固然揭示了中国文学的某些特征,但也部分掩盖了史传文体在向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细微变化。根据我们的研究,从春秋战国时期散文文体由记事记言体向文学的转变,总体上取决于这样四个方面的原因:叙事性的不断强化,诗的使用,巫术的功能以及审美性的需要。上述缘故,不仅决定了中国叙事文学的美学特征,也对中国文化的特征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0(0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叙事性的增强
二、诗的作用
三、巫术的功能
四、审美阐释的需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叙事学视域下《左传》对《春秋》的超越[J]. 姚明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2]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言”、“事”关系的分合与流变[J]. 孙董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3]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J]. 杨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4]《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J]. 童庆炳. 文艺研究. 1998(05)
[5]用诗时代的形成及其意义探讨[J]. 傅道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04)
本文编号:3644148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0(0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叙事性的增强
二、诗的作用
三、巫术的功能
四、审美阐释的需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叙事学视域下《左传》对《春秋》的超越[J]. 姚明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2]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言”、“事”关系的分合与流变[J]. 孙董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3]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J]. 杨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03)
[4]《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J]. 童庆炳. 文艺研究. 1998(05)
[5]用诗时代的形成及其意义探讨[J]. 傅道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04)
本文编号:3644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4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