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6 10:38
对于中国文学艺术而言,“形神理论”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至今仍活在文学艺术的诸多领域里。对“形神理论”作古今贯通式的思考和研究,对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文艺学体系,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本文对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的发展源头进行了追溯,认为早期道家的“器”——“道”关系论乃是形神理论的源头。到了庄子,形神理论在哲学里已趋成熟,并丌始了它向人的转化;此后,一场绵延千年的关于“形”“神”谁为本的哲学之争就随之而起,斗争以儒教神学、佛教神学的火败和唯物主义者的胜利而告一段落。 就在这场论争的过程中,六朝的道玄理论家们则在“形”“神”谁为主这一理论偏锋中寻找到了形神理论通往文学艺术的幽径。至此,形神理沦开始了它向文学艺术领域的转化。它首先转化为艺术形神理论,主要包括音乐形神理论、绘画形神理论和书法形神理论。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道家的形神观对我国古代的艺术理论的影响与时俱增,乃至最终成为主导。而由于文学和艺术的特殊关系,形神理论又从艺术领域进入文学领域,“形神兼备”而侧重“神似”的审美指向成为文学形神理论的主流,足...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道家宇宙观演化而来的形神理论
第一节 “形”“神”观念考原
一、原“形”
二、原“神”
第二节 早期道家:“器”与“道”——“形”与“神”关系论
第三节 庄子:形神理论向人的转化
第二章 “形”“神”谁为本——一场绵延千年的哲学之争
第一节 “形神相聚”与“形神相离”之对峙
一、先秦时期之对峙:《中庸》与《荀子》
二、西汉时期之对峙:《春秋繁露》与《淮南子》、《太史公自序》
三、东汉时期之对峙:《白虎通义》与《新论》、《论衡》
第二节 六朝“神灭“与”神不灭”之论争
一、东晋到南朝前期之论争
二、南朝齐梁时期之论争
第三章 “形”“神”谁为主——道玄理论之偏锋
第一节 《淮南子》的“神主形从”说
第二节 魏晋玄学之“重神轻形”
第四章 形神理论向艺术理论的转化
第一节 转化为音乐形神理论
一、老庄的“天籁”和“天乐”音乐观——音乐形神理论之发端
二、《淮南子》的音乐形神观——音乐形神理论之进展
三、稽康的音乐形神观——音乐形神理论之完备
第二节 转化为绘画形神理论
一、重“形”阶段
二、“形”“神”兼重阶段
三、重“神”阶段
第三节 转化为书法形神理论
一、古代书论家关于书法“形”“神”的论述
二、转化过程:从以“形似”论书法阶段到以“神似”论书法阶段
第五章 形神理论向文学理论的转化
第一节 向诗歌散文理论的转化
一、侧重“形似”的“穷形尽相”说
二、侧重“神似”的“诗而入神”说
第二节 向小说戏曲理论的转化
一、转化为小说形神理论
二、转化为戏曲形神理论
第六章 文学艺术形神理论在我国现当代的新进展——关于争议中的散文形神理论及其评价
第一节 提出者言
第二节 阐释者言
第三节 反对者言
第四节 “神”可散乎
结论(含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运用形神理论于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典范
第一节 诗歌方面的成功典范:艾青
第二节 散文方面的成功典范:朱自清
第三节 小说方面的成功典范:鲁迅等
第四节 戏曲方面的成功典范:曹禺等
第五节 绘画方面的成功典范:齐白石
中文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典艺术的形式美——以书、画、诗为例[J]. 陈良运. 学术探索. 2004(02)
[2]论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美学诉求[J]. 刘强.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气韵生动”论新释[J]. 张公善. 巢湖学院学报. 2003(06)
[4]从《世说新语·任诞》看魏晋风度[J]. 刘雄,刘静松.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J]. 陈良运. 湖南社会科学. 2003(05)
[6]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J]. 陈良运. 中国文化研究. 2003(03)
[7]论古代戏曲导演理论“形神兼备”的审美法则[J]. 陈彩玲. 北方论丛. 2003(04)
[8]“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美学思想[J]. 陈苏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世说新语》描容止以现神明论[J]. 倪美玲. 青海社会科学. 2003(03)
[10]齐白石的形神论[J]. 史洋. 美术及设计版. 2003(02)
本文编号:3644457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7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道家宇宙观演化而来的形神理论
第一节 “形”“神”观念考原
一、原“形”
二、原“神”
第二节 早期道家:“器”与“道”——“形”与“神”关系论
第三节 庄子:形神理论向人的转化
第二章 “形”“神”谁为本——一场绵延千年的哲学之争
第一节 “形神相聚”与“形神相离”之对峙
一、先秦时期之对峙:《中庸》与《荀子》
二、西汉时期之对峙:《春秋繁露》与《淮南子》、《太史公自序》
三、东汉时期之对峙:《白虎通义》与《新论》、《论衡》
第二节 六朝“神灭“与”神不灭”之论争
一、东晋到南朝前期之论争
二、南朝齐梁时期之论争
第三章 “形”“神”谁为主——道玄理论之偏锋
第一节 《淮南子》的“神主形从”说
第二节 魏晋玄学之“重神轻形”
第四章 形神理论向艺术理论的转化
第一节 转化为音乐形神理论
一、老庄的“天籁”和“天乐”音乐观——音乐形神理论之发端
二、《淮南子》的音乐形神观——音乐形神理论之进展
三、稽康的音乐形神观——音乐形神理论之完备
第二节 转化为绘画形神理论
一、重“形”阶段
二、“形”“神”兼重阶段
三、重“神”阶段
第三节 转化为书法形神理论
一、古代书论家关于书法“形”“神”的论述
二、转化过程:从以“形似”论书法阶段到以“神似”论书法阶段
第五章 形神理论向文学理论的转化
第一节 向诗歌散文理论的转化
一、侧重“形似”的“穷形尽相”说
二、侧重“神似”的“诗而入神”说
第二节 向小说戏曲理论的转化
一、转化为小说形神理论
二、转化为戏曲形神理论
第六章 文学艺术形神理论在我国现当代的新进展——关于争议中的散文形神理论及其评价
第一节 提出者言
第二节 阐释者言
第三节 反对者言
第四节 “神”可散乎
结论(含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运用形神理论于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典范
第一节 诗歌方面的成功典范:艾青
第二节 散文方面的成功典范:朱自清
第三节 小说方面的成功典范:鲁迅等
第四节 戏曲方面的成功典范:曹禺等
第五节 绘画方面的成功典范:齐白石
中文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典艺术的形式美——以书、画、诗为例[J]. 陈良运. 学术探索. 2004(02)
[2]论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美学诉求[J]. 刘强.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3]“气韵生动”论新释[J]. 张公善. 巢湖学院学报. 2003(06)
[4]从《世说新语·任诞》看魏晋风度[J]. 刘雄,刘静松.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5]书法艺术对中国美学的特殊贡献[J]. 陈良运. 湖南社会科学. 2003(05)
[6]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J]. 陈良运. 中国文化研究. 2003(03)
[7]论古代戏曲导演理论“形神兼备”的审美法则[J]. 陈彩玲. 北方论丛. 2003(04)
[8]“以形写神”——顾恺之的美学思想[J]. 陈苏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9]《世说新语》描容止以现神明论[J]. 倪美玲. 青海社会科学. 2003(03)
[10]齐白石的形神论[J]. 史洋. 美术及设计版. 2003(02)
本文编号:3644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4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