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之交骚体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2 20:31
近年来,对文体的研究已经呈现一股较热的趋势,有关各种文体的论文、专著纷纷涌现,作为一种同样独立的文体,骚体也自然而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骚体文学的创作驶至宋朝,更是出现了大量作品,北宋南宋自不待言,就只两宋之交时期的骚体文学创作,无论从数量上亦或是质量上,其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骚体诗骚体赋且不用说,光是从各种题材(墓志铭、哀辞、铭赞、碑记)的出现来看,骚体创作在两宋之交的繁荣状况就可见一斑了。另外,这一时期,一些文学大家或名士对骚体创作活动的参与,如周紫芝、李纲、胡铨、王十朋、葛立方等人的骚体文学创作,更是为这一园地增添了很多值得去细细把玩的东西。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把对自身命运的苦闷、对亲人遭厄的痛惜、对家国大事的忧虑、对祖国山川的怜爱自然浑融地揉进了他们的骚体文学创作,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骚体文学呈现出与别时期不同的特点,也体现出这一时期文学所独有的情感与气势,体现出骚体文学的独特魅力。承北宋而来,开南宋而去,两宋之交的骚体创作在整个骚体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骚体的特征、称谓辨析及其文学流变
1.1 骚体文学的特征和称谓辨析
1.1.1 骚体文学的特征
1.1.2 骚体称谓辨析
1.2 北宋及其以前骚体的文学流变
第2章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创作背景分析
2.1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创作背景和文人心态分析
2.1.1 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
2.1.2 慷慨悲歌、忧愁激愤的文人心态
2.2 两宋之交时代背景对于骚体创作的影响
第3章 两宋之交骚体创作的题材分类
3.1 怀古悼贤感慨时事
3.2 疏泄情绪关注自身
3.2.1 哀时世之艰的思归之志
3.2.2 彻人生之悟的心灵探索
3.3 酬唱送别怀友伤逝
3.3.1 引人垂泪的寄寓哀思之作
3.3.2 情深意邃的赠对见寄之什
3.4 山川风物 时令抒情
3.5 生活琐居 闲情逸致
第4章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的艺术特征
4.1 璀璨华美的语言风格
4.1.1 雕琢精致的词语
4.1.2 明丽色彩的偏爱
4.2 平易流畅的叙事手法
4.3 屈骚传统的回归
4.3.1 执着的人格追求
4.3.2 深刻的远游情结
4.3.3 瑰丽的比兴运用
4.3.4 诙诡的神话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程俱诗歌的冲澹闲远之美[J]. 李欣. 理论月刊. 2007(02)
[2]程俱年谱(上)[J]. 李欣,王兆鹏.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2)
[3]李纲是两宋之交豪放词派的领袖吗?——兼与张高宽教授商榷[J]. 姚惠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03)
[4]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J]. 钱建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5]宋室南渡初期的政局变化与词坛风气[J]. 钱建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6]“楚辞”的特征和对屈原精神的评价[J]. 潘啸龙.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7]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论屈原精神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变异与流失[J]. 廖群.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3)
本文编号:3676548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骚体的特征、称谓辨析及其文学流变
1.1 骚体文学的特征和称谓辨析
1.1.1 骚体文学的特征
1.1.2 骚体称谓辨析
1.2 北宋及其以前骚体的文学流变
第2章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创作背景分析
2.1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创作背景和文人心态分析
2.1.1 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背景
2.1.2 慷慨悲歌、忧愁激愤的文人心态
2.2 两宋之交时代背景对于骚体创作的影响
第3章 两宋之交骚体创作的题材分类
3.1 怀古悼贤感慨时事
3.2 疏泄情绪关注自身
3.2.1 哀时世之艰的思归之志
3.2.2 彻人生之悟的心灵探索
3.3 酬唱送别怀友伤逝
3.3.1 引人垂泪的寄寓哀思之作
3.3.2 情深意邃的赠对见寄之什
3.4 山川风物 时令抒情
3.5 生活琐居 闲情逸致
第4章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的艺术特征
4.1 璀璨华美的语言风格
4.1.1 雕琢精致的词语
4.1.2 明丽色彩的偏爱
4.2 平易流畅的叙事手法
4.3 屈骚传统的回归
4.3.1 执着的人格追求
4.3.2 深刻的远游情结
4.3.3 瑰丽的比兴运用
4.3.4 诙诡的神话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两宋之交骚体文学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程俱诗歌的冲澹闲远之美[J]. 李欣. 理论月刊. 2007(02)
[2]程俱年谱(上)[J]. 李欣,王兆鹏. 中国韵文学刊. 2006(02)
[3]李纲是两宋之交豪放词派的领袖吗?——兼与张高宽教授商榷[J]. 姚惠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03)
[4]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J]. 钱建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5]宋室南渡初期的政局变化与词坛风气[J]. 钱建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6]“楚辞”的特征和对屈原精神的评价[J]. 潘啸龙.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7]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论屈原精神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变异与流失[J]. 廖群.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3)
本文编号:3676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7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