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明代中期骚体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3 08:49
  骚体文学从战国开始,历经数代,发展到清朝末期,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一种文体,它从屈、宋伊始便奠定了激愤的情感基调,再加上南楚异域的浪漫情怀,更是吸引了众多追捧的目光,使其成为一种体式传承下来。经过历代演变,骚体文学发展到明代中期,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开始向通俗方向发展,尤其是明代中期复古运动的高涨,人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信心倍受激励,更是推进了骚体文学通俗化的发展进程,并使其展现出一些迥异于前期骚体作品的艺术特色。明代中期骚体文学在题材上有了进一步拓展,与贫民百姓的衣食冷暖联系日趋紧密,生活中的细小琐事均可以入题,即使是前代常被骚体使用、反复进行创作的题材,在明代中期也沾染了时代特征,显示出与前代不同的艺术特色。在体式运用方面,明代中期骚体文学在使用前代惯用的《离骚》体、《九歌》体以及楚歌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出现了与其他文学体式相结合进行创作的形式,灵活自如,更适于表现民众多彩的日常生活。艺术特色方面,明代中期骚体文学相比于明代前期的作品,语言更为清新简易,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日常生活,再加上叠词、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的普遍使用,更是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明代中期骚体文学的创作背景及分类
    1.1 明代中期骚体文学的创作背景
    1.2 明代中期骚体文学分类
第2章 明代中期骚体文学题材的拓展
    2.1 知己难逢的失意苦闷
    2.2 怀乡送别的深切思念
    2.3 追求隐逸的困惑哀愁
    2.4 哀祭之作的凄凉哀怨
第3章 明代中期骚体文学的艺术特色
    3.1 语言清新简易
        3.1.1 语言清新流利
        3.1.2 语言通俗简易
    3.2 描写精细别致
    3.3 韵律和谐流畅
第4章 明代中期骚体文学对传统体式的继承与发扬
    4.1 托物寄怀手法的继承
    4.2 对屈骚格调的重视
        4.2.1 发愤抒情的极力运用
        4.2.2 体式的继承与新变
    4.3 对骚体文学创作的影响
        4.3.1 骚体文学进一步通俗化
        4.3.2 引领浪漫创作方式复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明代中期骚体文学作品一览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代中期骚体文学的新变[J]. 任丽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2]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的新变[J]. 任丽华.  许昌学院学报. 2006(01)
[3]骚体文学:当代楚辞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J]. 郭建勋.  中国韵文学刊. 2003(02)
[4]再论明代复古文学的几个问题[J]. 林启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5]屈原与先秦士人的修身传统[J]. 李金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6]万历文坛“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J]. 陈广宏.  中国文学研究. 2002(03)
[7]《楚辞》“兮”字的意义与作用[J]. 周建忠.  文史杂志. 2002(03)
[8]楚辞的文体学意义──兼论楚辞与几种主要的中国古代韵文[J].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2001(04)
[9]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略[J]. 郭英德.  求索. 2001(05)
[10]论楚辞体的内在特质兼说楚骚传统[J]. 何念龙.  江汉论坛. 2001(04)

硕士论文
[1]骚体文学传统的流变研究[D]. 王星.四川师范大学 2006
[2]元代骚体文学研究[D]. 杨立琴.河北大学 2006
[3]唐代骚体文学的嬗变[D]. 张佳祺.河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76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76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