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当代中国语境下“科幻”概念的生成——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科文之争”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2-10-06 00:03
  关于"科学幻想小说"内部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关系,学界大多在理论层面展开辩驳,而在历史语境中考察科幻概念的生成与影响,则是更具开拓性的尝试。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爆发的"姓‘科’姓‘文’之争"为"观测点",便会发现彼时倡导科学性的观点在今日叙述中庶几缺席。在补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科幻概念的生成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一场在"原则"与"自由度"之间的博弈战。社会主义文化转轨时期科幻作者们争取"自由度"的人文主义方案,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科幻发展。这一个案研究既有助于清理当代中国科幻的若干本土议题与经验教训,同时也意味着科幻足以成为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重要入口之一。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三种叙述模式与再考察的必要性
二记忆的空白:“属科派”的观点及其逻辑
    (一)“儿童教育者”鲁兵
    (二)以“编辑”作“普及”的赵之
    (三)以“科学”审“科幻”:甄朔南与钱学森
三如何认识“自由度”:社会主义文化转轨中的科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难忘哈尔滨之夏——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暨少儿科普研究年会[J]. 吴岩.  科普创作. 2018(04)
[2]贡献与误区:郑文光与“科幻现实主义”[J]. 姜振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8)
[3]我对科学文艺创作的反思[J]. 金涛.  科普研究. 2016(01)
[4]中国科普作协成长的忠实记录——《科普创作》杂志[J]. 汤寿根.  科普研究. 2010(02)
[5]亲历中国科幻30年[J]. 吴岩.  科技潮. 2009(10)
[6]报十二同志书[J]. 鲁兵.  文谭. 1983(03)
[7]关于科幻小说评论的一封信[J].   文谭. 1982(08)
[8]钱学森同志谈出版工作[J]. 钱学森.  出版工作. 1980(10)
[9]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J]. 童恩正.  人民文学. 1979(06)



本文编号:3686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686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