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庾信诗文的修辞艺术
发布时间:2023-01-31 07:06
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内容和形式能够较完美地统一,基本代表了六朝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庾信研究历来是六朝文学研究的重点。关于庾信作品具有充实深厚的思想内容,已为研究者所详论。对于作品的语言形式,诸家虽也论述颇多,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留有需要进一步开掘的地方。修辞便是这样的领域之一。 六朝文学的优势在形式而非内容,修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修辞发展的成就在庾信的作品中有充分的反映。 修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探讨的是狭义的修辞格。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对仗、夸张、排比等,在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已运用得相当普遍,不足反映庾信的个人特色,本文着重论述几种较为特殊但在庾信手中得到极大扩展的修辞格式:拆词,倒装,示现,通感,增动。 一、拆词。“拆词”,是把多音节的词语临时拆开来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熟语或典故的意义已为人们所熟知,一般运用不会引起读者新奇独特的感受。拆分之后,“词摆脱了常用规则,互相结合起来,组成最意想不到的形式”,“在再现上增添了表现”,具备了特殊的美感及超常的表现力,准确...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引言
Ⅳ 正文修辞格的应用及影响
一、 拆分
二、 倒装
三、 示现
四、 通感
五、 增动
六、 修辞法与庾信诗文语言
Ⅴ 结语
Ⅵ 注释
Ⅶ 主要参考书目
Ⅷ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庾信入北的实际情况及与作品的关系[J]. 牛贵琥. 文学遗产. 2000(05)
[2]庾信诗之用韵研究[J]. 李义活.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03)
[3]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J]. 陈文运. 文史哲. 2000(03)
[4]杜诗动词的超常选择及其艺术追求[J]. 马德富. 文学遗产. 1999(05)
[5]论杜牧诗的字法及其文化意蕴[J]. 陈永宏. 古典文学知识. 1998(06)
[6]庾信诗歌前后期一致性探析[J]. 靳启华. 云梦学刊. 1998(03)
[7]庾信“凌云健笔”成因新论[J]. 杨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8]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兼论汉诗音象美[J]. 辜正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6)
[9]关于庾信“游仙诗”中所表现的“藤”──从葛藟到紫藤[J]. 矢嶋美都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5)
[10]徐庾文学平议[J]. 王仲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
本文编号:3733803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引言
Ⅳ 正文修辞格的应用及影响
一、 拆分
二、 倒装
三、 示现
四、 通感
五、 增动
六、 修辞法与庾信诗文语言
Ⅴ 结语
Ⅵ 注释
Ⅶ 主要参考书目
Ⅷ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庾信入北的实际情况及与作品的关系[J]. 牛贵琥. 文学遗产. 2000(05)
[2]庾信诗之用韵研究[J]. 李义活.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03)
[3]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J]. 陈文运. 文史哲. 2000(03)
[4]杜诗动词的超常选择及其艺术追求[J]. 马德富. 文学遗产. 1999(05)
[5]论杜牧诗的字法及其文化意蕴[J]. 陈永宏. 古典文学知识. 1998(06)
[6]庾信诗歌前后期一致性探析[J]. 靳启华. 云梦学刊. 1998(03)
[7]庾信“凌云健笔”成因新论[J]. 杨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8]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兼论汉诗音象美[J]. 辜正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6)
[9]关于庾信“游仙诗”中所表现的“藤”──从葛藟到紫藤[J]. 矢嶋美都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5)
[10]徐庾文学平议[J]. 王仲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
本文编号:3733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3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