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浅议汉字符号的视觉传达及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18 04:10

  本文关键词:浅议汉字符号的视觉传达及文化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字既是中国文字,也是中国传统图形。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汉字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方式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其符号化的识别特点符合今天时代的经济、市场需要。现代平面设计己经广泛地使用汉字作为视觉传达元素,将汉字独有的文化价值和形式意蕴与现代多元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方式进行完美的融合,进而推动中国的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汉字形体 符号化 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文化 文化意义 中国文字 文化价值 形式意蕴 设计理念 审美方式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文字是记录人类口头语言和生存发展历史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语言交流的核心媒介和载体。在漫长的符号文化演变过程中,文字的产生对人类发展与进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因此造就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如今,社会文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存田;土地情结——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原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夏红卫;文化交流逆差下的跨文化传播典范——中国执教美国第一人戈鲲化的传播学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怡;杨长ng;;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康震;文化整合视野中的诗史进程——论隋代诗歌的文化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胡春雷;北京“人文奥运”的理解与定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张蕊;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邓勇;中国古代永佃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8 韩梅;再论汉字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汤云航;女娲神话考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吴慧平;书法艺术的地域文化特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YangQingfeng Th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36;Which C is Technology?Civilization or Culture——The Analysis on Rationality of Technological Culture[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芳恒;冯友兰社会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7 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9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10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海涛;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启示的跨文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国忠;从世袭到流动:中国上古时期等级制度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丽;社会变革·法治进程·法治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李方泽;理解与融通[D];安徽大学;2001年

6 王瑞烽;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汉字教学内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胡大柳;《现代汉语词典》异形词分析及处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赵凯;中国传统庭院构成分析与继承[D];郑州大学;2002年

9 王宏;加入WTO的效应——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政春;关于假言判断的联项和符号化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2 高更生;汉字形体的演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傅希能;;试论形式逻辑的研究方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陆锦林;;“切夫语法”概述[J];当代语言学;1980年02期

5 谢自立;;汉字查字法说略[J];语文研究;1980年01期

6 孙成武;介绍I.M.柯丕《逻辑学导论》专门讲述“符号逻辑”的三章(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丁晓虹;试论汉字形体的演变[J];齐鲁学刊;1981年03期

8 王复光;;简论汉字的表音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9 康今印;;简谈汉字的起源和形体的演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晁福林;;如何评价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J];学习与探索;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克;;21世纪的地球信息科学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2 刘连元;;汉字拓扑结构分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张良皋;;符号寓意与建筑表象[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4 周文英;;《易》的符号学的性质[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5 黄卫星;;三段论规则的符号化[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6 张维真;;谈同义判断、同一判断、等值判断及其关系[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7 康家珑;;汉字符号表现功能的运用艺术[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张福源;;汉字符号的形体修辞功能[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9 辛菊;;汉字符号三要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性[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任定华;;编辑信息原理[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鸿清;乾坤格简介[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黎军;《汉字与文化丛书》面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纪哲;一部规范汉字写法的字典[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梁志文;数字作品版权家族新成员[N];检察日报;2001年

5 沈阳师范学院教授 董文;书法艺术的标准[N];辽宁日报;2001年

6 蔚然;一部内容丰富全面的实用工具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虞卫毅;追求陌生[N];美术报;2002年

8 空夏;用“中国符号”沟通人类[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李祥林;戏曲脸谱的艺术魅力[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陈筠泉;哲学、符号学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海砚;地图制图与空间数据生产一体化理论和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2年

3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津平;基于Internet的地图符号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5 陈润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想象的现代性[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启军;中国影视明星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尹章才;地图表达机制及其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的描述[D];武汉大学;2005年

9 骆翔宇;多智能体系统的符号模型检测[D];中山大学;2006年

10 朱蓉;城市记忆与城市形态[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磊;寻找失落的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易传忠;转型期银行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周克平;文本的世界[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兰晓薇;民族声乐润腔技法及其符号规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魏爱棠;一个社区历史中的符号实践[D];厦门大学;2001年

6 刘新民;清代“说文学”专著之书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年

7 魏晓丽;《字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志宏;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9 赵少钦;网络虚拟社会的伦理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10 吕学刚;基于特定椭圆拟合的符号化目标轮廓跟踪方法[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浅议汉字符号的视觉传达及文化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5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9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