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7-05-19 19:04

  本文关键词: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画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最充分和最集中的表现,是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其人文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其概念范畴体系来源于人物品藻,可以说是一个人化的体系。第二,它的核心要求是人的生命的自由表现,因而又可以说是一个生命美学的体系。第三,它把绘画的主体、对象和技巧等都与人本身的品格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还可以说是一个人格化的象征体系。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一方面突出了创作和欣赏主体的自由境界;另一方面鲜明地体现出人类社会中个体与群体相和谐的伦理化理想,,而且具有深层的内涵化特点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中国画论 人文精神 美学特色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张玉能摘要中国画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最充分和最集中的表现,是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其人文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其概念范畴体系来源于人物品藻,可以说是一个人化的体系。第二,它的核心要求是人的生命的自由表现,因而又可以说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峰;回归 拯救 拓展——从四位彝族画家看凉山绘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9期

2 李明;“随类赋彩”与中国绘画的哲学色彩观[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靳晓日;怪诞之美——陈老莲的人物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屈健,杨斌;论中国画的空间结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杨晓霭;天马与诗神──略论杜甫“凌云健笔意纵横”的美学追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熊良智;“绘事后素”的思想传介作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刘蔚;理学观物方式与宋代田园诗的写物艺术[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8 谌薇;意得神传 笔神形似——浅析中国画论的形神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9 陈晓红;试论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被忽视与被重视[J];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锡坤,徐正考;气韵源于“气运”──当代谢赫美学思想研究质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2 张明学;道教与明清文人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黄戈;踪迹大化·其命唯新[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王璜生;语言与观念的嬗变[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8 曹建华;山水画画法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张冬卉;和之以天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晶晶;韵者,美之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钟耀;中国古代诗论“韵”范畴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刘晓晓;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看民族审美意识[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磊;唐代题画诗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刘文齐;绘画意象与中国意象油画[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奕;梨园风骨寄丹青[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7 陈彩霞;论晚清广东绘画世俗风格之成因[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刘冰冰;古、拙、真[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9 刘春;至动而条理[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王珍;元代肖像画《忽必烈大汗像》与《杨竹西小像图》比较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肇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纪念俞剑华先生逝世一周年[J];美术;1980年01期

2 吴戈;中国画论中的形象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3期

3 潘旭澜;;九朽一罢——艺术断想[J];朔方;1981年06期

4 杨身源;;写意篇——读中国画论扎记[J];美苑;1982年03期

5 庞薰t9;色彩[J];美术;1984年05期

6 晓源;中国画论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7 黄若舟;;中国画教学中的六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8 刘汝醴;;序《中国画论辑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年01期

9 阿芒;关于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若干想法[J];哲学研究;1986年01期

10 ;南京艺术学院198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选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建海;;张载关学的人文精神[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陈新夏;;人学与人文精神[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李善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人文精神[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 陈伟军;;叩响心灵的底音——古典文学教学与人文精神的重建[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庄敬仪;;弘扬人文精神 促进质量振兴[A];中国质协2001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美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朱成全;;略论作为人文精神的经济学[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姚昆田;;五缘文化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任向阳;;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营养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9 吕玉芝;李冬梅;;资讯服务与人文精神[A];海峡两岸资讯服务与教育新方向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C];2002年

10 曾庆元;;科学与神话——从人文精神与科技文明的冲突看文艺的本质[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广玲;人文精神与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周芳;文化名家给中学生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杨蓉;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杨健民;人文的意义[N];福建日报;2000年

5 李德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6 成银生 朱庆;大学人文教育重在培养人文精神[N];光明日报;2000年

7 江建文(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三个“代表”与人文精神的重建[N];广西日报;2000年

8 国防科大人文与管理学院 张炳延 张伟超;在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N];解放军报;2000年

9 方眉;建设生态 保护环境 中国西部开发的重大战略[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10 宫希魁 戴学章 曲真儒;人文精神:现代化城市之魂[N];辽宁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贺万里;鹤鸣九皋[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4 韦兵;论两种世界观对中国画论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5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刘星;传统精神的守护与超越[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9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徐东树;论中国画论中的“士气”[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玉屏;试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人文精神[D];广西大学;2002年

5 高青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与可持续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美卿;《左传》的人文精神对《史记》创作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瑞洪;人文精神与中专德育课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汤忠钢;从人文精神视界看中西方文化特质的历史流变与现代新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东阳;论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曹文;人文精神与教师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79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