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童年经验与艺术创作

发布时间:2017-05-21 21:06

  本文关键词:论童年经验与艺术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艺术家在艺术题材的选择、艺术创作的动因及创作个性的建构等方面都受到童年经验潜在的规范和制约。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2
【关键词】童年经验 艺术家 艺术创作
【分类号】:J0-03
【正文快照】: 童年作为生命的起点和全部人性的最初展开 ,尽管这一过程是相当短暂的 ,却总是给人留下终生不渝的印象 ,尤其是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打上童年经验难以磨灭的印记。因此 ,人们在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时 ,大都非常重视童年经验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试图通过研究艺术家的童年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清江;;意志商:新世纪高职大学生素质提升的瓶颈所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刘爱萍;;新编英语教程中的美学欣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于洪卿;;论和谐社会的人格修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代静;;冰心与基督教——简析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王斌;;精神与肉体的相争——浅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王锦坤;;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谈审美理解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刘瑶;;音乐在动画片中的独白与旁白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曹亚峰;论电影欣赏中的视觉注意[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9 翟苏民;对中学美育现状的一得之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周小仪;从形式回到历史——关于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峰;;涉外旅游宣传的语言诉求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童向飞;;词人缘何和纷纷——十首宋词名篇被多次追和原因探讨[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蒋念祖;;艺术与人的发展[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姚全兴;;审美思维教育: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飒;;失去的伊甸园和穆蒂斯的梦——评《将军峰》的主题思想[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7 封平华;;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何审美化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其亨;庄岳;吴葱;;处处书堂选字名 无非道古淑今情——清代皇家园林景名用典的审美意义[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9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浩;;论情感、意志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6 赵伶俐;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影响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张浩;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殷燕;论话题设计在小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6 吴敏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立宇;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段落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程荣彬;高中思政课教材美育功能及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润生;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女性书写的传承与变异[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2 熊立;;论童年经验对萧红小说创作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晓玲;;论童年经验对余华创作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刘丹;;童年的穷苦创伤经验对郁达夫艺术创作的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5 吴投文;论童年经验与艺术创作[J];柳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6 郑宗荣;;论童年经验对杜拉斯创作的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崔志远;刘绍棠的童年经验和人格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刘琪;; 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J];写作;2002年09期

9 郝兵;;童年经验与摄影艺术创作关系探析[J];知识经济;2007年09期

10 李鹏;论童年经验对郁达夫人格及创作的影响[J];学术交流;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2 李光荣;;闻一多的艺术家气质及其兼政经历[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3 卫戈;;都市艺术:当代都市的文化记忆[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康生;;毛泽东美学思想初探[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5 粟丹倪;;先予尊重而后的再造——浅议数字时代的纯艺术与数字化艺术[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徐帆;;艺术创作要认真和严谨[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8 武明中;;告别“油画民族化”大演练[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范凌子;;798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形成发展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10 李兰;杜敏;;论人民生活与艺术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辩证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增炎;艺术创作中“度”的问题[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樊立强;用作品展现搬迁的喜悦[N];抚顺日报;2006年

3 马越;宋庄艺术大跃进[N];财经时报;2007年

4 冯远;形式·技艺·精神俱不可缺[N];文艺报;2006年

5 黄群 本报记者  杨宁舒;丛深:黑土地是我成功的基石[N];黑龙江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梁婷 王俊 刘莎莎;解析深圳创意仓库的3种声音[N];深圳特区报;2007年

7 玖划;回望·反思·重读经典[N];美术报;2007年

8 姜长城;当艺术哈上动漫,福兮祸兮?[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记者 王东兴 黄伟;黑龙江省山东商会艺术家协会正式成立[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尧小锋;中国比美国的舞台更大![N];中国证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2 顾黎明;线论[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王燕飞;进入主流[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5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琰;迟暮的玫瑰[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孙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李仲如;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斐;柯莱特的童年经验与作品[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婕;最初记忆的深情吟唱[D];河南大学;2011年

3 朱科苗;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建设刍议[D];厦门大学;2007年

4 闫晓琼;从雕塑作品中的“质”说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卢甜甜;幻化的现实——艺术创作的心灵化探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箐檐;心灵“补偿”[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李建立;旁观者的出场[D];河南大学;2005年

8 严玉;巫文化艺术的美学内涵[D];重庆大学;2007年

9 王子骄;用描绘超越情感[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郭蕾蕾;复述的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童年经验与艺术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84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