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形式和反形式——视觉文化中的形与无形

发布时间:2017-05-21 18:09

  本文关键词:形式和反形式——视觉文化中的形与无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所有的形式都是看着我们的面孔"——塞尔日·达内(Serge Daney)在当代的视觉艺术中,形式的面目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定,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就象法国电影批评家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形式主义者 后现代主义 反形式 形式理论 形式主义理论 艺术家 极少主义 前卫艺术 格林伯格 抽象表现主义
【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建设计划xk100470685资助
【分类号】:J06
【正文快照】: “所有的形式都是看着我们的面孔”——塞尔日·达内(Serge Daney)在当代的视觉艺术中,形式的面目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定,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就象法国电影批评家塞尔日·达内(Serge Daney)形容的那样,“所有的形式都是看着我们的面孔”。〔1〕如果说形式看着我们,我们又如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亦杨;;绘画又回来了?[J];世界美术;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邵亦杨;;他们不再年轻 他们不再震撼——YBA与余震展[J];美术观察;2007年04期

2 季宏伟;;搞活中国油画市场的民间资本运营[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3 王诗群;;个性化语言教学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发展定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08期

4 牛蓉;;后现代主义语境影响下的绘画趋势[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年05期

5 陈靖;;寻找意义的图像——后现代语境下的绘画之路[J];艺术百家;2008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薇;玛琳.杜马斯水彩画语言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张方明;浅析中国当代风景油画中的意象化趋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史丹;“第一手的体验和情感”[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李雪莲;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意象转换[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佐;图像时代,写实画法的存在意义[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元,姜丰;中国当代小说中后现代性的扫描[J];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2 雒文霞;;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一点认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3 颜海音;邹毅;;浅谈后现代主义及其于音乐的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3期

4 赵杨;;巴赫金的“艺术形式观”[J];中国俄语教学;2008年02期

5 杨雷;;论巴赫金的“形式观”[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6 杨建刚;;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的内在逻辑探析[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7 魏向阳;;陌生化理论浅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苏宏斌;应该怎样对待形式主义的理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年03期

9 晓风;;一段历史的复活[J];读书;1991年04期

10 徐颖果;后现代美国小说叙事特点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周建萍;;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影像文化[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周素卿;;都市地理学的理论光谱与发展趋向:从人文生态学派到后现代主义[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尤娜;;后现代视角下的叙事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李峻;刘晓刚;曹霄洁;;现代科技革命与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发展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东风;从后现代主义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万武;一上路就迷失的教训[N];辽宁日报;2008年

3 肖四新;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折射与变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金惠敏;后现代主义:在思潮之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李丽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N];学习时报;2010年

6 易英;《1940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N];美术报;2007年

7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8 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佩里·安德森:后现代主义共生着两种对抗力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胡作玄 中科院系统所研究员;数学是后现代思想的根源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后现代主义与新红酒文化[N];财经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7 管小其;启蒙的后现代反思[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10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述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阔;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姚云鹤;VI设计延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力辉;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肖海;我国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理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魏旭\

本文编号:384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84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