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格勒艺术观探析
本文关键词:斯宾格勒艺术观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这是学界对斯宾格勒身份的公认。正因此,很少有人把他看做是文艺学家、美学家,也很少有人去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中所蕴涵的艺术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然而,斯宾格勒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独特的艺术思想,展现了与其历史哲学的总体研究方法与内在精神逻辑相一致的艺术观。对斯宾格勒的艺术观进行深入开掘与合理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为我们深入探讨当前文艺学、美学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斯宾格勒 艺术观 《西方的没落》 艺术生成 艺术精神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细数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德国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的名字,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无疑是其中褒贬不一、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尽管今人对斯宾格勒的代表作《西方的没落》的评价,依然是其“内容非常丰富,牵涉面极广,其理论比较艰深难懂,文字也相当晦涩”[1]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时红;;直面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革命”还是“改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敦书;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在华之最初传播——吴宓题英文本《斯宾格勒之文化论》手迹读后[J];历史研究;2002年04期
3 朱国华;;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J];文艺研究;2008年03期
4 刘悦笛;;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J];哲学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正兵;;试论康德美学的先验转向——兼就目的性原理的形成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陈育德;画形于无象 造响于无声——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洪拓青;;风景油画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5 原春鸣;;论绘画色彩的情感表现[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梅向东;张恨水的“四不像”与其通俗文艺范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赵榕树;艺术:真情与自然的融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高星海;梦幻与艺术思维[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9 吴子林;;“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10 江舟群;陆机“诗缘情”的美学阐释[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进;;重庆与20世纪中国新诗[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鹤年;;居室色彩风格面面观——浅谈厨房色彩设计个性化新主张[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江沛;;战国策学派文化形态学理论述评——以雷海宗、林同济思想为主的分析[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史修永;;从焦虑体验的角度看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云萍;;道德规范性的证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周文萍;;简论商业大片的“崇高”特征——兼及新世纪十年中国商业大片的得失[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东丽;王维诗歌与“诗中有画”艺术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章远;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D];复旦大学;2009年
4 卫荣凡;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7 安丽霞;现代性的书写——合理性、艺术、体验[D];吉林大学;2010年
8 潘海军;变异与拓展——新时期以来抗战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何子文;菩萨公民:佛教僧人的社会身份及其近代转变[D];上海大学;2010年
10 王海燕;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烽;当代中国行政人格的历史演变及启示[D];湘潭大学;2009年
2 刘燕妮;影视广告中视听语言的审美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胡云;析中国当代油画的审美表现[D];苏州大学;2009年
4 杨怀念;中国当代三位女画家的油画色彩语言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黄嘉;新律师法视角下的律师行业自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孙辉;苏天赐油画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李海华;产品的视觉干扰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杨闳;风雨电影路 映像杜琪峰[D];河北大学;2010年
9 陈捷;超越唯美与崇尚崇高[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建华;中西交融、返本开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法;;后实践美学的美学体系——评杨春时的《美学》[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2 王元骧;;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我国当代的演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邓晓芒;;新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答章辉先生[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4 朱立元;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5 茅家琦;《学衡》杂志与人文主义精神——贺《历史教学》创刊50周年[J];历史教学;2001年01期
6 朱国华;艺术终结的辩证法[J];美术观察;2004年07期
7 张玉能;重树实践美学的话语威信[J];民族艺术;2001年01期
8 章辉;实践美学:一段问题史[J];人文杂志;2004年04期
9 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J];人文杂志;2006年03期
10 王庆卫;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曹雪芹的艺术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李桦;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前进[J];美术研究;1980年03期
3 张昕,王宏建;中西美术在观念与表现上的异同[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
4 罗克韦尔·肯特 ,黄泓;我的艺术观[J];世界美术;1980年02期
5 郑敏;意象派诗的创新、局限及对现代派诗的影响[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6 伯成;“创作方法”不是一个科学概念[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3期
7 李桦;;喜出望外 ——记第一次收到鲁迅先生的复信[J];美苑;1980年01期
8 谢珍珠;;必须打好素描基础[J];新美术;1980年01期
9 孙裕文;;恩格斯是从哲学高度论述巴尔扎克的[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埃丁斯·伊格尔斯;姜文彬;;历史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杰;;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的思考[A];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周晓云;;闻一多艺术观的悖逆与谐和[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3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芮文宣;;中国传统民居特质初探[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公木;;毛泽东美学思想发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6 李少丹;;林语堂散文幽默语言的修辞分析[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黄卉青;;浅谈党的三代领导人的文艺观[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马秀明;;由美术理论教育来看高等美术院校审美教育机制的建构[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崔勇;;中国民居研究的文化哲学思考论纲[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黄振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山地住宅建设[A];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涛;李默然:搞实验别拿大师练[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于沛;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及史学名著[N];光明日报;2000年
3 赵世瑜;世间已无汤因比[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楚尘;缺钙的现代人[N];文学报;2000年
5 朱辉军;片面的历史观与艺术观[N];文艺报;2000年
6 本周人物 彭定安 访问者 本报记者 杜娟;回归自然的路有多远[N];辽宁日报;2001年
7 尚辉;地缘文化的现代历程[N];美术报;2001年
8 孙宜学(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记忆 在墓中呜咽流转[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俞吾金;“行走”还是“回避”?[N];文汇报;2001年
10 梁光弟;让先进文化之光照亮荧屏[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崇雪;感伤与艺术创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荣洁;茨维塔耶娃创作的主题和诗学特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吕洪灵;情感与理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晔;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5 杨毅;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玉霞;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出路[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9 路晓冰;文化综合格局中的战国策派[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陈焰;论西方绘画的再现性空间与绘画性空间[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雅洁;麦克卢汉的媒介文化观[D];苏州大学;2002年
3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念东;邓以蛰绘画美学思想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启林;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图式与理想[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6 董建伟;波普艺术与建筑的波普化[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谈生广;从王庭筠《墨竹枯槎图》看宋金及元初苏轼体系墨竹的传承[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茵茵;歌剧《波基与贝丝》及其在美国音乐戏剧史上的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9 王春辰;走向多元主义的艺术视野[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10 陈捷;科学精神与五四文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斯宾格勒艺术观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8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