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危机与传统艺术的再生成
发布时间:2017-05-24 01:05
本文关键词:同质化危机与传统艺术的再生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球化”作为一种文化发展趋势而言,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全世界不同文化发展中的趋同,即向具有普适性的方向发展——从普适性价值观念的形成到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等各方面文化特征的可交流性和相似性越来越突出。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活动和具有精英文化性质的现代主义艺术都不例外地产生了这种同质化趋势。同质化是自启蒙主义以来文化的交流、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普遍性理想的特征,是一种进化论的文化观念。然而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这种一元性的文化发展趋势正在产生危机。由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造成的同质化趋势使艺术正在走向单调和枯涸的终结之路。当今的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从进化论式的所谓“现代性”艺术思维和艺术活动造成的同质化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富于生气的多元化发展。从这种危机中解脱出来的出路不在于简单地复兴古典艺术,而在于从多元性的传统文化过程中重新寻找和生成新的艺术精神,给当代艺术的发展赋予个性差异和多元性,因而成为与同质化趋势相抗衡的力量。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同质化 普适性 多元性 传统艺术精神 再生成
【基金】:此文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研究成果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研究当代任何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传统中的艺术时所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被称为“全球化”现象的文化趋同问题。其实全球化是一个充满歧义甚至矛盾的概念。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自十字军东征之后开始的资本主义与近代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就是全球化的开始。对中国而言,鸦片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世英;克服文艺作品同质化倾向[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王岳川;当代艺术炒作的后殖民话语(下)[N];美术报;2007年
3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彭吉象;创建学科体系 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姜长城;你在看价格还是在看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商报记者 刘洋;差异化经营进入多元化时代[N];北京商报;2010年
6 马玉林;书画市场:形成规范的特色产业链[N];苏州日报;2010年
7 商报记者 刘洋;“同质化定位阻碍艺博会发展”[N];北京商报;2010年
8 许石林;“天价秦腔”为什么失败?[N];深圳商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毛剑秋;人机感情立体化交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何炎晖;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性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郝雪鹏;艺术与商业的互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志武;技术理性与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同质化危机与传统艺术的再生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89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