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释义
本文关键词:“气韵”释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气韵”的生成原因应从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角度探究,“气韵”作为艺术美学范畴在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含义,即:被表现对象的内在生命或内在精神;作家自己的人格性情或内在精神;作品结构的意义和意味。厘清“气韵”的含义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将起到正本清源、明晰分理的作用。
【作者单位】: 淮海工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气 气韵 生命哲学 人格性情 意味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在中国古代艺术美学领域,“气韵”几乎和“意境”一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美学范畴,也成了历代艺术家和批评家评价艺术品的最重要的话语。“在中国古代美学体系中,‘气韵生动’的命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说,不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锡坤;“气韵”范畴考辨[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锡坤,徐正考;气韵源于“气运”──当代谢赫美学思想研究质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2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黄霏莉,闫志安;中医美容学的人体审美[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2期
4 张公善;“气韵生动”论新释[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张永刚;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程振红;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J];装饰;2003年05期
7 张锡坤;“气韵”范畴考辨[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樊波;魏晋风流——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审美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8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9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龚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耀;中国古代诗论“韵”范畴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王伟萍;试论魏晋时期山水审美的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康庄;论《世说新语》中的生态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昱;魏晋“自然”概念的转变及其对审美文化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7年
5 曹春茹;阮籍、陆机诗歌死亡意识之比较[D];延边大学;2007年
6 马芳;宫体诗价值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洪伟;东晋门阀政治与东晋玄言诗[D];湘潭大学;2002年
9 程明;试论南朝皇室与士族在文学上的互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10 蔡树才;《文心雕龙》语词考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永年;;气韵生动笔笔着意的湘夫人图[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3期
2 陈三弟;;“气韵生动”刍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年04期
3 左人;意境隽永 耐人寻味——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赏析[J];名作欣赏;1983年03期
4 简繁;刘海粟;陈大羽;沈涛;;“气韵生动”新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3年02期
5 宁曰曾;;“意象素描”——“气韵素描”质疑[J];西北美术;1983年01期
6 侗(广娄);;气·韵·气韵·气韵生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01期
7 吴开诚;;传神浅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年01期
8 李德仁;气韵生动析义[J];美术研究;1986年03期
9 何世进;气韵生动 别具一格——评雁宁的《牛贩子山道》[J];当代文坛;1987年05期
10 惠立群;;略谈书艺的神采和个性[J];齐鲁学刊;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文治;;气韵、瞬间和真实性——新闻摄影和绘画美学异同初探[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4 杨易禾;;气韵生动——关于音乐母语教育的思考[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5 黄志凌;;空亭——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研究[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汪大伟;胡建君;;“岁寒三友”的理念——图案、三大构成、艺术设计及其它[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桂妹;;诗与画的超越与界限——对闻一多《秋色》的另一种解读[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8 马茂军;张海沙;;《二十四诗品》作者考论[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居室字画装饰[N];重庆商报;2000年
2 郑文华;石刻艺术的变迁[N];陕西日报;2000年
3 赵铁信;女画家刘凤仙的梅[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N];北京日报;2002年
5 苏东天;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N];中国文化报;2002年
6 孟云飞 肖鑫;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韩顺发;开封山陕甘会馆石雕艺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8 本报记者 陈辉;富贵儒雅多宝格[N];市场报;2003年
9 施迎合;走过冬天是春天[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刘殿才;气韵生动 神采飞扬[N];安徽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伟平;身心与书法审美关系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金;解构与重建中的中国画传统风神与发展取向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2 李胤杰;赵无极与中国艺术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爱峰;中国民族传统审美取向与水彩[D];青岛大学;2006年
4 李啸非;插图之“韵”[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5 李晓林;试论书法研习对雕塑创作的积极作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张鑫;宗白华中西比较中的“世界美学”视野[D];西北大学;2006年
7 方建军;浅析中国宫廷人物画写实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06年
8 张晓明;油画中笔触的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俞晓辉;魏晋六朝人物品藻对人物画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刘向荣;线的魅力[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气韵”释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39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