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理论的知识生成与中国文论的建构理路

发布时间:2017-07-17 15:05

  本文关键词:理论的知识生成与中国文论的建构理路


  更多相关文章: 理论 知识生成 中国文论


【摘要】:理论的知识生成既包括理论本身作为学术知识是如何生成的,又包括理论作为学术方式如何生成知识。理论本身作为学术知识是在跨越学科、语言与文化边界的过程中得以生成的。理论生成知识的学术方式是兴于文学、立于文化、成于后现代。在此语境中,中国文论的知识建构经历了从理论说汉语到汉语理论的知识生成理路。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理论 知识生成 中国文论
【基金】:西华师范大学创新团队文艺影像传播研究(CXTD2013-15)项目成果
【分类号】:I02
【正文快照】: Author:Yang Hongqi,Ph.D.,is a professor in 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2,China),with research focus on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s.Email:okyanghongqi@163.com一、理论的学术之名1949年勒内·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晓芒;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2期

2 余虹;再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J];思想战线;2005年05期

3 牛月明;;何谓“中国文论”?[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4 周宪;;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5 时胜勋;;中国文论在中国的发生与其当代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5期

6 何卫华;朱国华;;图绘世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教授访谈录[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7 瑞·埃斯特拉达;路程;;论罗蒂:回归人之维度[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8 陈晓明;;越界与转向——2005年文学理论现状评析[J];文艺争鸣;2006年02期

9 胡晓明;中国文论的正名——近年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去西方中心主义”思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张法;现代汉语与中国美学史写作[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听;;反思文学理论:从“本质诉求”到“反本质主义”诉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闫听;;反思“反本质主义”: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萃萃;;求取真经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关键一步[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J];长江学术;2008年02期

5 郭云;;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黄崇超;;大众文化转型背景下文学的“泛文化”转向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刘文勇;;中国文论:“接着讲”及其困境[J];当代文坛;2008年03期

8 马睿;;延伸的理论版图:视觉文化时代的审美意识形态论[J];当代文坛;2010年05期

9 顾祖钊;;中国文论四种前途的争论——兼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J];东方丛刊;2007年01期

10 王怀平;;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诗学不可通约吗?——与余虹先生商榷[J];东方丛刊;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文强;;失语·转换·正名——对古代文论十年转换之路的回顾与追问[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2 牛月明;;试论“中国文论”的区别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3 柴焰;;“后理论时代”:命名误用与歧义[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幸洁;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2年

4 黄映恺;20世纪书法美学的建构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7年

5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6 徐志强;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范式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王永收;中观视阈下的形式本体与认知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蒋继华;论生产性批评[D];扬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武斌;后结构主义之后的作者理论[D];南京大学;2011年

2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4 李晓;越界—翻译文本间交流的途径[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于晓川;《西游记》中的身体呈现及其美学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6 冯庆;约翰·塞尔与文学理论[D];南京大学;2013年

7 陈广春;走向“后现代空间诗学”[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姜深洁;“政治无意识”视野中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庆炳;文艺学创新:以20世纪中国现代传统为起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曹顺庆,吴兴明;中国传统诗学的“异质性”概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4 古风;从关键词看我国现代文论的发展[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5 陈伯海;;从古代文论到中国文论——21世纪古文论研究的断想[J];文学遗产;2006年01期

6 胡晓明;重建中国文学的思想世界如何可能——以新儒家诗学一个案为中心的讨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6期

7 陈引驰,高姗;“文学性”与文学文化[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6期

8 胡晓明;中国文论的正名——近年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去西方中心主义”思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牛月明;对“文学”作为学科能指的反思[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孟登迎;中国文学教育制度的现代转变及其难题——以清末民初“文学科”设立为中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辉;中国文论语境中的“反映”概念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04期

2 支宇;中国文论的文化探源——《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读后[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2期

3 曹顺庆;《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序[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4 李建中;;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J];长江学术;2006年01期

5 项念东;;近年“中国文论”研究的两个思虑方向与文论教学[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马新广;;中国文论对范畴界说的描述性——从范畴“气”、“风骨”入手探讨文化思想基础[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吴中胜;;中国文论精神与天地相往来[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7期

8 牛月明;;何谓“中国文论”?[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9 刘茂华;;中国文论“中国化”的遮蔽性——对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一种批判[J];理论与创作;2009年03期

10 曹顺庆;邱明丰;;中国文论的西化历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风;;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历史与现状[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2 余杰;;从域外汉学看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基本路径[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葛辉;;中国文论输出的障碍和对策[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4 牛月明;;试论“中国文论”的区别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古风;;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历史与现状[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万敏;;中国文论对外翻译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周平远;;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周平远;徐春;;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三十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代迅;;百年回眸:世界文论格局中的中国文论抉择[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10 古风;;中国文论“走出去”的若干问题专题探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华初 王广;回归本体阐释 重建中国文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记者 耿雪;探索融汇中西的中国文论新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尹蓉;哈佛教授的《中国文论》[N];解放日报;2003年

4 记者胡言午;中西交流共促文论互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李小贝;新世纪十年文论扫描[N];文艺报;2011年

6 乐黛云;《中国文论:英译和评论》中西文论互动的新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后五四时代”的中国文论:阅读、修行与境界[N];文汇报;2014年

8 赵崇璧;“新世纪文艺学的发展走向”学术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6年

9 北京语言大学 高旭东;说自己的话[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丁国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球交往”中我国文论的生存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夫生;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1919~1949)[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倪书华;中国文论文本的跨文化阐释[D];汕头大学;2005年

3 黎亮;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红柳;《文艺理论研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4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54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