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三国演义》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21:17

  本文关键词:《三国演义》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 荷马史诗 战争叙事 英雄形象 女性形象


【摘要】:《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战争描写以及历史题材文学创作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社会的百科全书,两千多年来一直被视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和史诗楷模。它取材于特洛伊战争以及相关的神话和传说,以公元前十二世纪希腊半岛的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为背景,以神话和传说中的英雄为主人公,再现了古希腊从原始氏族时期到阶级社会这一历史交替时期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和社会全貌,是一部悲壮的战争史诗、英雄史诗。 本文从东西方不同的战争叙事、迥然不同的英雄形象以及异中见同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对两部史诗巨著加以比较。 两书都以战争叙事为主体,但在具体的叙事方式方面又大不相同。特洛伊战争的动因是为美而战,而三国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为义而战。在制胜的因素上特洛伊战争主要靠武勇,而三国战争更崇尚智谋。从文化背景看,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发展、结局均由神主宰,神的意志在战争中起决定性因素;三国的战争描写中虽然也体现了中国古人一些模糊的天命观,但却更注重人谋,人的意志起决定性作用。 两书都塑造了大批英雄形象,但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英雄史观,塑造出来的英雄形象也有极大的差异。从对英雄形象的比较可以看出,东方的英雄往往具有超乎完美的品格,讲求忠孝仁义,以集体荣誉为重;而西方的英雄则更具人性色彩,他们是多侧面的,不是简单性格的单一叠加,他们以个人利益为重,有着真实鲜明的性格。 两书都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同中有异,各具特色。用女性主义的有关理论来看,尽管东西方对待女性的态度有所不同,但作为两部英雄史诗中的女性,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属于弱势群体,本质上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处于屈从和附庸的地位。 总之,《三国演义》与《荷马史诗》作为两个古老民族的战争史诗巨著,可以比较的地方自然很多,通过对二者战争叙事、英雄形象、女性形象等方面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两部作品除有共同之处外相异的地方还是比较明显的。
【关键词】:《三国演义》 荷马史诗 战争叙事 英雄形象 女性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第一章 各尽其妙的战争叙事13-31
  • 第一节 战争的动因14-18
  • 第二节 制胜的要素18-23
  • 第三节 战争的文化背景23-31
  • 第二章 迥然不同的英雄形象31-47
  • 第一节 道德与力量33-38
  • 第二节 集团性与个体性38-43
  • 第三节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43-47
  • 第三章 异中见同的女性形象47-57
  • 第一节 倾国倾城的佳人48-50
  • 第二节 道德化的贤妻良母50-53
  • 第三节 男性视野中的女性53-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65-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波;;《三国演义》接受的文化阐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龚群;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伦理观[J];道德与文明;2004年01期

3 胡yN峗;;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德性解读[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4 吴国联;;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王国礼;;从刘备与阿喀琉斯的比较分析中透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英雄崇拜的差异[J];东南传播;2006年04期

6 冯娟;;《封神演义》与《荷马史诗》中的女性群像[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杨亦军;;战争、伦理及文学——兼《伊利亚特》的“英雄”之一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周晓琳;男权话语的产物——《三国演义》女性形象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梁学全;荷马史诗所反映的希腊上古社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胡真才;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介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J];外国文学;1995年05期



本文编号:554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54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