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奇才包令与英译《花笺记》研究
本文关键词:语言奇才包令与英译《花笺记》研究
【摘要】:明末清初的木鱼书《花笺记》在19世纪产生了两个英译本:汤姆斯以"诗歌"翻译的Chinese Courtship和包令以"小说"翻译的The Flowery Scroll。前者受到歌德的赞赏,后者则在英语世界引起广泛影响,甚至使这部屈居末流的"风月"之作进入了"世界名著"的行列。参照汤译本,重点研究包译本,主要分析以下问题:《花笺记》在文体上具有"亦诗亦文"的特点,故可以同时译之以诗歌和小说;包译本语言自然流畅,是一个可读性强的英译本;文中的大量注释受到普遍欢迎,成了19世纪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工具;这部译作因涉嫌剽窃而使译者名声扫地,但译作本身却被当时的大型工具书广泛著录,《花笺记》由此成为西方人视野中的中国经典。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包令 《花笺记》 英译本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来华西士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海外传播”(12CZW046)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木鱼书是近几年国际汉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相关研究也在积极推进,在此背景下,明末清初问世的广东木鱼书《花笺记》备受瞩目。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主持召开的“17—19世纪汉学家翻译研究”国际会议共提交论文十篇,两篇涉及《花笺记》。一部地方说唱文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丽萍;;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德性构建方式差异之探讨[J];武陵学刊;2014年01期
2 赵梦涵;李维林;;先秦秦汉时期儒家经济思想的变迁论评[J];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13年00期
3 丁丁;;秦简中的志怪故事与复生类志怪小说的渊源[J];戏剧之家;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磊;新教传教士柯大卫英译《四书》之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陈大远;宋代出使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闫春宇;人性清流濯心田—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涌志;预防犯罪的伦理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吕歆;从碑碣看明清曲沃的宗教[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师戈辉;先秦时期环境保护演变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4 黄丹丹;《孟子要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赖万青;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爽;“三言”发迹变泰类作品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7 徐羽;陶诗意象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赵晓丛;“文为心学”—刘熙载心学本体论文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宝霖;;《花笺记》研究(上)[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杨宝霖;;《花笺记》研究(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朱捷;《花笺记》美学三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王雯;;《花笺记》英译本误译类型及其成因[J];海外英语;2013年06期
5 萧柱荣;;也说《花笺记》[J];南国红豆;2013年06期
6 蔡乾;;初译《花笺记》序言研究[J];兰台世界;2013年06期
7 叶岗;论《花笺记》的民间风格[J];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03期
8 叶岗;;论《花笺记》的体裁特征[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3期
9 车振华;;论木鱼书《花笺记》的伦理教化思想[J];民俗研究;2006年03期
10 周玉蓉;《花笺记》、木鱼歌与广府民俗[J];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笳;;歌德与木鱼书《花笺记》[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2 林笳;;歌德与《百美新咏》——跨文化阐释的一个尝试[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忆儥(马来西亚);粤语古典名著《花笺记》[N];文艺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敏敏;粤方言木鱼书《花笺记》校勘与方言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6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96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