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能世界对文学虚构叙述研究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论可能世界对文学虚构叙述研究的影响
【摘要】:可能世界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被用于模态逻辑语义的研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艺理论家将可能世界理论应用于对文学虚构叙述的研究,为虚构问题注入了新的内涵。探讨这一理论在跨学科迁移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我们借用可能世界的理论框架及术语来进行文学叙述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可能世界理论内涵的梳理及跨学科比较,可以透视可能世界理论对文学虚构叙述研究的影响,以期对文学虚构的问题域重新进行描述和界定。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世界 可能世界 跨界同一性 通达性 虚构性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s)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源于我们对现实事物的一种直观想象,即事物可能以其他方式存在。这个概念最早由莱布尼茨提出,为其神正论进行辩护。后来这个概念被用于模态逻辑,研究必然性、可能性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性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艺理论家将可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凤芝;;《招魂》中关于巫帝问答之辞臆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3 韩荣蓉;;从语言学视角考释古人对思维器官的认定[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余军成;;指示词理论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黄杨;;“商羊舞”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许宁云;;复合空间:诗歌语篇中“新创意义”的翻译处理——以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捷鹏;;于植元校点《林兰香》补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马连湘;王玉晶;;“量贩”之来源、含义及结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柯莉;谈修辞手段对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张文琴;;从历史因果的名称理论看先秦儒家名学思想[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瑛;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文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5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松旭;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顺美;《老乞大》《朴通事》常用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9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红;清初至清中叶文言冥婚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玲;晋祠文学[D];南昌大学;2010年
4 丁薇薇;中日同形词的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勇;论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与被害人之间的冲突与化解[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朱赞赞;《孔子三朝记》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雄就;“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王宏光;《淮南子》逻辑思想探赜[D];南京大学;2011年
9 宋克宾;秦汉道家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王宏伟;冠心病证候要素研究—论毒邪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汀阳;;在可能世界间出没[J];山花;2002年04期
2 徐岱;作为诗学的美学——论美学的知识形态之四[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张锦;;“美与真”的多元阐释[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李育红;;文学意义:从能指到所指如何可能——文学意义生成的语言层面研究[J];名作欣赏;2006年14期
5 朱风华;重复:文学语言的观念和语言述说的原则——文学叙事批评之一[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3期
6 陈岸瑛;;评阿瑟·丹托的《寻常事物的变形》[J];装饰;2009年09期
7 ;Framing Possible-worlds Narratology[J];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2010年02期
8 余福智;;对《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思考提纲》的思考[J];学术研究;1993年06期
9 邹立志;诗歌能挣脱语法的桎梏吗[J];修辞学习;1998年01期
10 孙建芳;文学语言模糊性特点[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廖锦超;童话建构的认知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葛秀丽;小说的虚构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96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59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