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色彩的价值属性

发布时间:2017-08-01 18:03

  本文关键词:论色彩的价值属性


  更多相关文章: 色彩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艺术与审美属性


【摘要】:色彩具有诸多的价值属性,其中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艺术属性等,这些属性具备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多样性的价值属性赋予了色彩独立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美学意义,也促使我们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去理解其中的含义。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
【关键词】色彩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艺术与审美属性
【分类号】:J063
【正文快照】: 色彩研究涵盖科学的“色彩学”和人文的“美学”两个方面。其中,“色彩学”(color science)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形和色为美术形象的两大要素,故色彩学为美术理论的首要基本课题。色彩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2 蒲天村;;对植物色彩艺术的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3 储可可;;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张晓玲;;论广告创意中的视觉化转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汪巍,过伟敏;信息时代的环境及其审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李鸣钟;;表现主义内在因素对绘画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7 朱露露;;马蒂斯的艺术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8 刘丹丹;;浅析中国书法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9 封丽娟;;数字设计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李洁;王海军;;书法的“线”及其表现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浩;;潜意识或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3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霍楷;;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5 燕杰;曹春晓;;插画设计中的情感色彩表达[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6 陈昭霓;;视频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7 章益国;;对“通识”的三种误解[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高华云;;商用汽车色彩设计浅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莉;;让色彩呈现生命——色彩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探讨[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金圈;汉语单音方位词与单音动词的偏正性组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嘉熠;理想范本与职场影像塑造[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10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孙琳;徽派建筑中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欢;儿童绘本的表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旭民;合成时代——概述绘画材料对油画学科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鹏;关于设计中如何进行主动视觉思维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竟路;论主观色彩世界[J];装饰;2004年06期

2 西平;;色彩科学的新发现[J];科教文汇;2005年Z1期

3 李鸿儒;;关于色彩学的几点认识[J];艺术研究;2007年03期

4 王晓俊;;色彩学的发展对印象派产生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5 王鹏;陈相道;付帅;;谈色彩联想[J];美术大观;2009年12期

6 陈建军;;浅析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7 吴静;;对传统色彩学的再认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8 王占柱;王婧;;睿智而理性的城市色彩[J];装饰;2010年08期

9 毕砚红;;浅谈色彩产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J];美术大观;2010年06期

10 刘霞;;高职色彩学选修课的教学构想[J];价值工程;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联;;试论写生色彩与表现色彩[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宋建明;;关注色彩的N个维度[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5:色彩与城市生活[C];2008年

3 童彦婷;;中西色彩象征比较研究[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龚建培;;对激情时尚的再思考——文革时期色彩现象解读[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王传杰;;中外色彩表意之差异[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洋;;浅谈色彩与生活[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7 田少煦;;信息时代色彩学研究的发展与走向[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8 高承志;;口腔组织色彩表达的各种方式以及思考[A];2009“牙齿颜色的识别与美学再现”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梁勇;;序言[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谢兰芬;陈孝铭;;传统色彩符号意义建构初探——以“五色”内涵为例[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色彩中的学问[N];人民日报;2001年

2 孟庆丽 王乃水;色彩绘出产品竞争锦绣前程[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陈亚军;色彩,在长沙开始成为商品[N];湖南经济报;2003年

4 实习生 吴丽娜邋李函;形象设计,色彩是否也需要量身定做?[N];科技日报;2007年

5 淑新;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杭州第七中学艺术处主任 吴江东;色彩静物廿字教学法[N];美术报;2012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吴华;“一定要把怎样处理好色彩学到手”[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王 婕;色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剂[N];大众科技报;2004年

9 史林;呼唤中国色彩学[N];中国纺织报;2003年

10 张忠俊;色彩管理——点亮印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娟;色彩情感构成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小寒;论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3 葛祥云;色彩的情感传达[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夏理斌;材料色彩解读[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侯东辉;表与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色彩学运用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6 吕道建;关于山水画之“色彩与笔墨”的转换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望舒;白—识白[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8 杨伟欣;论西方主观性色彩[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萍;数字生产体系硬件设备色彩特性描述方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金泉;日中椨三ヶ国における色彩姙とその文化意媂の[昭芯縖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5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05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