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美感的起源——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为例
本文关键词:欧洲近代美感的起源——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为例
【摘要】:一个时代的美感可以从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提炼与反思出来,美感是生活和实践所应遵守的原则。美感调节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与目的,同时也调节着我们的内在自然。它的机制可能是先天的,但它的内容,也就是美感如何在一种先天机制的作用下生成,应当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中。现代人的美感和现代美学所研究的美感,源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美感经验的产生,而质量感、形式的华丽感、构思的创新性以及意义的象征性,再加上形式及其与内容的和谐感,内涵上的深度与真实感,构成了文艺复兴时代美感的内涵。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 近代 文艺复兴 美感 佛罗伦萨
【基金】:2011年度上海市“曙光学者”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美学中的艺术真理性问题研究”(批准号:12CZW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1
【正文快照】: 产生于18世纪的美学,热衷于分析和描述美感的性质与机能构成,却对美感的内容关涉甚少。这或许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美感的内容是一个文化的、民族的、时代的、地域的问题,似乎没有普遍性。其次,激发美感之物,似乎不能保证美感的必然发生,在鉴赏判断中,判断出对象中包含着什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丁学松;;想象——一种审美现代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晓敏;;论“无用之用”的现代美学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4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尚文华;傅永军;;对道德情感的哲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1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莫亚之;论信息低保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经华;物我“转述语汇”的建立──速写记散[J];齐鲁艺苑;1999年02期
2 柯虎;;对同期声噪音要因势利导[J];艺术教育;2003年05期
3 高慧娟;苏利文;;白描画教学初探[J];美术大观;2009年09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605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05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