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道德批评
本文关键词:文学的道德批评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底线 追求快乐 个性表现 道德沦丧 反理性 行为关系 非理性 道德建构 价值意识 道德评价
【摘要】:正文学的道德沦丧问题已愈来愈成为不容回避、不容淡漠对待的问题。以80后写作群崛起为标志的新世纪文学写作,在大众近乎狂热的追捧中打开了文学非理性及反理性的大门,平浅或扭曲变态的个性表现以及追求快乐满足的文学作品,在随顺大众文化平庸口味的过程中形成热闹势头,并且不断有人通过各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道德底线;追求快乐;个性表现;道德沦丧;反理性;行为关系;非理性;道德建构;价值意识;道德评价;
【分类号】:I06
【正文快照】: 文学的道德沦丧问题已愈来愈成为不容回避、种他们可以上手的方式,为之推波助澜。出版、不容淡漠对待的问题。 发行、传媒、戏说、大话、改编,各种套路各家以80后写作群崛起为标志的新世纪文学写作,拳法争先恐后地出招亮式,这使得曾经庄严的文在大众近乎狂热的追捧中打开了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莹,南新;中国作家的道德底线[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卫琴;;浅析“次道德”现象[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3 胡宜安;;论弱势群体的道德底线[J];伦理学研究;2006年03期
4 李正海;;不要轻易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J];科技创业;2006年07期
5 邓海建;;道德究竟离我们有多远[J];金融博览;2007年01期
6 张绪仓;;利己不损人——“经济人”的道德底线[J];理论参考;2011年05期
7 梁普;;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反思[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8 张灯;;浅论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实力的重建[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赵昆;;论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J];道德与文明;2014年03期
10 思小农;;道德量化法[J];东西南北;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金焕;;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对策[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韦英生;;道德的本质和价值目标——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些思考[A];2012年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12年
3 姚祖兴;;共产党员应具备德性、党性、先进性[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建设”论文汇编——2006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工作会议材料[C];2006年
4 方新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机制建设论要[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方建华;;筑永和乐园 促学校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袁晓明;不要只谈“道德底线”[N];保定日报;2006年
3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陈蓉霞;怎样才能守住道德底线[N];东方早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让道德的力量在平凉传递[N];平凉日报;2009年
5 丁寅;道德不是拯救困境的救命稻草[N];检察日报;2011年
6 李劭强;“次道德”其实就是潜规则[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陈天宇;“提倡高尚道德”与“保住道德底线”[N];福建日报;2011年
8 康乾;恪守“道德底线”才有食品安全[N];石家庄日报;2011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公民道德日 拷问道德时[N];南方日报;2011年
10 南方日报评论员;道德市场化不是社会的深渊[N];南方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钱国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共识及其建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尹金凤;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超;缺德的消解与超越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孙慧玲;中国古代贞节观新考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余京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及其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静;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孙惠英;道德根源论的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09年
3 彭巧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韦文荣;高科技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袁小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6 李苗;和谐道德及其当代建构[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7 刘雅超;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巍;“斯密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许晓飞;“旁观者”现象的道德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冰;公众道德焦虑及其缓解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5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0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