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佛教造像的源流与发展
本文关键词:西域佛教造像的源流与发展
【摘要】:西域地界广阔,山脉形成的天然阻隔和本土文化的滋养,造成不同区域的佛教造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由于历史原因,西域佛教造像作品多保存在国外,研究者多注重犍陀罗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的影响。事实上,这些造像普遍制作在公元3世纪以后,印度文化和西域本土文化应是更重要的因素。古代西域的佛教造像艺术类似一块海绵,既吸纳印度、罗马和希腊的一些因素,又包含中原文化以及西域当地的特色,它与西域绘画、建筑以及石窟一样,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 西域 佛教造像 犍陀罗 印度 本土化
【分类号】:J19
【正文快照】: 一般来说,西域早期的佛教造像具有典型中亚游牧文化的特点,造型简单古朴;中期盛行的佛教造像,受到西方古典样式、印度样式以及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后期伴随着大唐的强盛,中原汉地样式在西域有了极大影响。同时,西域本地文化也作出贡献。在现存的大量西域佛教造像里,可以根据艺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泓;;试论南北朝前期佛像服饰的主要变化[J];考古;1963年06期
2 胡文成;胡文和;;从图像学角度探讨成都南朝佛像与犍陀罗、秣菟罗、笈多佛像造型艺术流派的关系[J];南方民族考古;2012年00期
3 上野照夫;彭杰;;西域的雕塑[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古丽比亚;;丹丹乌里克新发现佛寺壁画初探[J];中国美术研究;2013年03期
5 张同标;;早期佛教的莲花意象[J];中国美术研究;2012年Z1期
6 刘慧;;敦煌莫高窟第275、268窟弥勒交脚造像图像特征考[J];中国美术研究;2012年Z1期
7 于亮;;克孜尔石窟佛传题材研究——中心柱窟因缘类佛传壁画题材的变化[J];中国美术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反义词同指现象及其认知理据——以“内(中)”、“外”为例[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2 费泳;论南北朝后期佛像服饰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3 八木春生,顾虹;关于中国成都地区的佛教造像——以520~540年间造像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4 费泳;;佛衣样式中的“半披式”及其在南北方的演绎[J];敦煌研究;2009年03期
5 蔡伟堂;卢秀文;;敦煌供养僧服考论(一)——僧装的类型变化[J];敦煌研究;2010年05期
6 许蔚;;吐鲁番出土编号81TB65:1摩尼教残卷插图之臆说[J];敦煌研究;2011年02期
7 衣丽都;;邯郸成安县出土的北魏太和六年释迦三尊像[J];敦煌研究;2012年03期
8 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系统(续)[J];东南文化;1990年03期
9 阮荣春;就日本文化厅藏画纹带佛兽镜(1)——论“褒衣博带式”佛像的产生[J];东南文化;1992年Z1期
10 甘宪云;;南北朝时期南朝佛教造像对北方的影响[J];发展;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仲高;;龟兹文化导论[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任平山;克孜尔中心柱窟的图像构成[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沈雁;回鹘服饰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高占盈;南越国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7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王敏庆;北周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费泳;七世纪前汉地佛像服饰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范鸿武;云冈石窟建筑与佛教雕塑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晶;新疆和田维吾尔族民居中的木雕装饰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亮;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造像的服饰艺术特征[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3 陆敬国;西域画风对晋唐绘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费泳;南朝佛教造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5 释见证(古骐瑛);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弥勒图像与信仰[D];四川大学;2006年
6 周芳;华南沿海早期文化中的“南海”因素[D];厦门大学;2007年
7 钟健;克孜尔石窟壁画之本土化装饰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赵蓉;石窟寺考古测绘与美术图式本体之间关系浅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周兰兰;喀什老城区院落形态的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10 易苗苗;新疆当代油画平面性风格与平面意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白;“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新发现的大同云岗石窟寺历史材料的初步整理[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6年01期
2 肥XZ隆;莫高窟第275窟交脚菩萨像与犍陀罗的先例[J];敦煌研究;1990年01期
3 赵秀荣;试论莫高窟275窟北壁故事画的佛经依据——附275窟等年代再探讨[J];敦煌研究;1991年03期
4 张元林;莫高窟第275窟故事画与主尊造像关系新探[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5 刘永增;《贤愚经》的集成年代与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开凿[J];敦煌研究;2001年04期
6 蒋明明;齐永明六年纪年石佛造像[J];东南文化;1992年Z1期
7 李静杰 ,田军;早期单体石佛区域性分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2期
8 张同标;;论武昌莲溪寺东吴永安五年佛像的莲花座渊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冯汉骥;;成都万佛寺石刻造像——全国基建出土文物展览会西南区展览品之一[J];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09期
10 罗宗真;;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J];文物;1960年Z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名峰;中国佛教造像的引进及艺术特色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张蔚;;对中国佛教造像审美的现实性和艺术性之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宋爱平;;“佛教造像碑与佛教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J];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01期
4 金永安,黄厚明,陈云海;论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佛教造像艺术[J];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03期
5 陈洪;;散落海外的佛光神韵——记《大遣唐使展》唐代佛教造像精品[J];文博;2011年05期
6 刘慧;;古印度佛教造像风格考[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年01期
7 杨敏;;艺术的庄严——从广州艺术博物馆佛教造像展谈起[J];收藏家;2001年02期
8 肖媛;;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表现手法溯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马强;;南无阿弥陀佛[J];收藏家;2001年03期
10 沙武田;;《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出版[J];敦煌研究;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628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62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