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玉堂春》和《春香传》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14:25

  本文关键词:《玉堂春》和《春香传》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玉堂春》 《春香传》 结构模式 人物 主题要素


【摘要】:玉堂春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该故事被完整的记载于明代作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一书中,题目为《玉堂春落难逢夫》;而春香和李梦龙的爱情故事在韩国也是人人皆知,其版本更是有数十种之多,就艺术性和作品的完整性来讲,成书于18世纪的《烈女春香守节歌》最佳。本论文就是以《玉堂春落难逢夫》和《烈女春香守节歌》为对象,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本论文采用平行研究中的对比比较研究方法对两部作品进行研究。主要从结构模式、人物以及主题要素等方面入手,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并找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在叙事方式上,两部作品都采用了盛行于明朝末年的并拢式的叙事方法。在楔子和结尾的设置方面,也都采用了中国古代的话本小说中的典型套路。但不同之处在于,《烈女春香守节歌》中楔子的形式略有改变。 在人物形象方面,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及其命运方面。不同之处则在于,两部作品中都塑造了若干不同的周边人物形象。应该说这是由于当时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决定的。 在主题要素方面,虽然两部作品都歌颂了自由恋爱、倡导贞节观念。然而不同之处在于《烈女春香守节歌》的说教色彩比较浓厚,而《玉堂春落难逢夫》则注重通过“情”来表现贞节观。这是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作者的价值观决定的。两部作品的另一不同之处在于,《玉堂春落难逢夫》中金钱观念和商品经济思想浓厚;而《烈女春香守节歌》中则主要体现的是封建制度带来的种种矛盾。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也是当时中韩两国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所造成的。
【关键词】:《玉堂春》 《春香传》 结构模式 人物 主题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03;I106.4
【目录】:
  • 目录4-5
  • 中文摘要5-6
  • 外文摘要6-7
  • 正文7-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0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智华;;韵味与中韩影视[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国《春香传》登上中国舞台[N];科技日报;2000年

2 亚舟;《春香传》演绎东方美[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燕;韩国歌剧《春香传》首次登陆中国[N];音乐周报;2002年

4 实习生 王雅婷 本报记者 马璐;“增进交流是我最大的心愿”[N];吉林日报;2011年

5 记者 姜雪松;张显友会见韩国客人[N];哈尔滨日报;2010年

6 金哲浩;《春香传》《黄真伊》出手不凡[N];辽宁日报;2000年

7 黄益倩;这边风景独好[N];中国妇女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毕馨月;相约长春倾情绽放[N];长春日报;2011年

9 杜亚雄;风格古朴 韵味悠长[N];音乐周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阎蓉 实习生 杨黎;将惠民戏进行到底[N];新疆日报(汉);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慧;《春香传》的文化人类学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高仙玉;中国朝鲜族舞蹈与韩国民族舞蹈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光;《玉堂春》和《春香传》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崔美玲;《春香传》的中国文化因子[D];延边大学;2010年

3 朴文华;《春香传》的二重审美结构与中国思想、文学之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李仁景;越剧《春香传》与唱剧《春香传》的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5 徐英淑;论《春香传》中的伦理思想[D];延边大学;2000年

6 房威;电视剧《豪杰春香》和古典小说《春香传》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晓远;韩国电影文化价值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崔海玉;“政治共名”时期朝鲜族戏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庄婷;明清爱情小说与朝鲜朝爱情小说中的妓女形象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艺兰;“盘索里”音乐研究及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01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01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