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喜剧性元素的翻译
本文关键词: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看《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喜剧性元素的翻译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两译本 对比 喜剧性元素翻译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摘要】:喜剧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喜剧”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艺术表现形式,与悲剧相对应;二是指美学上的审美范畴。人们倾向于把喜剧理解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忽视了它审美范畴的这层含义。喜剧性小说常常以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描述喜剧性因素,从而创造出喜剧性的审美效果。 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一直很受读者的欢迎。而霍克斯和杨宪益的红楼译本作为仅有的两个全译本,一直是翻译研究的对象。尽管《红楼梦》是一部悲剧小说,但书中也有颇多喜剧性的场景、情节和对话。喜剧性元素在推动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深化悲剧主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根据网上数据库的检索,至今几乎没有关于《红楼梦》喜剧性元素翻译的对比研究。 在纽马克之前关于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直译和意译上面,而纽马克认为前人的直译和意译理论缺乏实用价值,因此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分别以源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为出发点,并且将原文的文本类型考虑在内。这样,译者就可以根据读者群体的特点来决定用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方法,以便译文能够更好地被不同的读者群所接受。鉴于纽马克理论的实用性,本文试图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来对比研究《红楼梦》杨霍两个译本中喜剧性元素的翻译。 研究发现:在翻译喜剧性因素时,杨宪益更倾向于语义翻译,而霍克斯则偏爱交际翻译。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策略,两位译者还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应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论文得出结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首先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特点,然后再决定使用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或者两种方法综合采用。对《红楼梦》喜剧性因素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促进翻译理论研究,进而提高英汉翻译实践水平,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
【关键词】:《红楼梦》两译本 对比 喜剧性元素翻译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List of Abbreviations7-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3
- 1.1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0-11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11-12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23
- 2.1 Comedy13-17
- 2.1.1 Definition of Comedy13-14
- 2.1.2 Essence and Artistic forms of Comedy14-15
- 2.1.3 Comedy Theories Abroad15
- 2.1.4 Comedy Theories at Home15-17
- 2.2 Peter Newmark and His Theory17-19
- 2.3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HLM19-23
- 2.3.1 Studies Abroad19-20
- 2.3.2 Studies at Home20-23
- Chapter Three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23-35
- 3.1 The Background of ST and CT23-25
- 3.2 The Definition of ST and CT25-27
- 3.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 and CT27-30
- 3.3.1 Differences between ST and CT27-29
- 3.3.2 Similarities between ST and CT29-30
- 3.4 Significance of ST and CT30-35
- 3.4.1 Language Function and Text-type Appropriateness30-32
- 3.4.2 ST&CT and Text Typology32-35
- Chapter Four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LM and Comedy Elements in It35-46
- 4.1 The author of HLM and its Major Critics35-37
- 4.2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LM37-38
- 4.3 Comedy Elements in HLM38-46
- 4.3.1 Comedy Categories in HLM40-43
- 4.3.2 Functions of Comedy in HLM43-46
- Chapter F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edy Translation in HLM's Two English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 and CT46-62
- 5.1 A Comparison of Yang Xianyi's and Hawkes' Versions46-49
- 5.1.1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an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46-47
- 5.1.2 Hawkes and The Story of the Stone47-48
- 5.1.3 Yang Xianyi's and Hawkes' motivations and principle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LM48-49
- 5.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edy Translation49-60
- 5.2.1 Stress on Content or Effect49-52
- 5.2.2 Orientation52-54
- 5.2.3 Attitude towards source and target culture54-56
- 5.2.4 Effect of translation56-57
- 5.2.5 Unit of translation57-58
- 5.2.6 Overlap of ST and CT58-60
- 5.3 Summary60-62
- Chapter Six Conclusion62-64
- Bibliography64-67
- Acknowledgements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英;;扣好自己的扣子[J];青年科学;2007年11期
2 田冲;与同行谈心——阿巴公创作散记[J];中国戏剧;1959年11期
3 颜振奋;一出乡土气息浓烈的喜剧——看《瘸腿书记上山》[J];中国戏剧;1986年06期
4 江业国;;壮族民间故事的喜剧性[J];广西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5 丁涛;“傅尔”形象的喜剧性漫评[J];艺术百家;1993年01期
6 王进驹;论《儒林外史》喜剧表现形态的构成[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3期
7 黎荔;郭沫若历史悲剧中的喜剧性因素[J];郭沫若学刊;2000年04期
8 王伟国;让观众发自内心的笑——喜剧电视剧的追求——观《炊事班的故事》有感[J];中国电视;2003年05期
9 蔡红英;;论元杂剧《诈妮子调风月》喜剧性结局的合理性[J];四川戏剧;2009年02期
10 陈晋华;;论《樱桃园》的喜剧特殊性[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4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5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7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9 ;Chinese Subjectivity Analysis Using Bilingual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Technology[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10 李活雄;;从日本漫画的港日版本比较研究考察文化杂种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杭;一个人生来就是高贵的[N];北京日报;2011年
2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华;为何一切都变成了“洗具”?[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小易;带着翻译网上游[N];健康报;2002年
4 饶曙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电影的喜剧传统[N];中国电影报;2009年
5 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投资的傲慢与偏见[N];华夏时报;2008年
6 影视剧导演 陈健;有了信仰才能赢得美好未来[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陕西 万重;轻松实现界面无闪烁多语言切换[N];电脑报;2001年
8 杨竞;东北小品能火多久[N];辽宁日报;2004年
9 刘德标 译;ICC Rules for Documentary Instruments Dispute Resolution Expertise[N];国际商报;2003年
10 淄博水利技工学校 李继芳 山东工业大学物流工程技术中心 王莹;机械装配图的逐级爆炸效果[N];计算机世界;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刘妍;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吕晓志;中美情境喜剧喜剧性比较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亭玉;[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金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马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薛继华;[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怡;[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蕊;[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周艳芬;[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田烨;[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王玉杰;[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李超;[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6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716557.html